在“丁克”“三孩”“不婚主义”等概念不断被提及的当下,我们需要更多的声音去告诉女性:不必用婚恋来衡量自己成功与否。哪怕有再多的讨论,女性生存处境中的快乐与悲伤也不必全然系于“婚恋”一身。
■ 居潇潇
当脱口秀遇到婚恋话题,除了戏谑搞笑之外是否能让人有“获得感”?最近,综艺《怎么办!脱口秀专场》用一场名为“因为爱情”的讨论呈上了自己的答案。节目中,无论是社会学专家、离婚律师、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还是历经婚姻事业双重打击后重振旗鼓的女演员、当过全职奶爸的男明星和知名女性作家,都在尝试用自己的视角解读婚恋之于女性、家庭和每个人的意义。
有人说,婚恋是当代女性必然面对的一场选择,或早或晚,总要走上这一遭。但不同人生经历的嘉宾用事实告诉我们,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一次对自我的剖析,一次寻求人生意义的追问,一次破茧而出的成长。
关于爱情:错误的爱情模板得不到正确答案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真爱?”复旦大学社会学副教授沈奕斐认为,关键在于你的“爱情模板”是否和你想要的爱情相一致。
这种不一致,从脱口秀演员何广智在人民公园相亲角的见闻中可见一斑。
在每个相亲对象被高度“物化”的相亲角,人们下意识地把“有房有车”用最大的字号加粗标注在A4纸最中央,而只把“风趣幽默”写在不起眼的角落。
现实中,人们对爱情的定义多变又复杂,不知不觉陷入了“既要又要”的双标怪圈。
对男生而言,他们既想要新时代的爱情,却拿着旧时代的婚恋脚本在要求女生。而在女生的视角中,她们既希望对方能温柔体贴,时刻关注自己的需求,又希望对方事业有成。
除了对未来另一半的想象,当代年轻人在爱情来临时的应对同样显得理想化。
沈教授曾经发起一项网络调查:“当你有了暗恋的心仪对象时,你会做哪些举动?”
大部分人的回答不外乎“偷偷关注对方”“将对方的生日设置为开机密码”“为对方朋友圈点赞”,几乎没有人会选择主动表白。但当角度换成自己是“被暗恋”一方时,人们又往往充满热忱地期待“对方勇敢表白”。
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常有人说“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事实上,美好的爱情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有勇有谋地相信爱情”才是当代单身青年的应有之义。
关于爱情:爱情神话与爱情实话
“有钱有闲,老公失踪,是爱情神话;没钱没闲,老公在家,是爱情实话。”
这是演员倪虹洁调侃自己主演的电影《爱情神话》时说的一句玩笑,却揭开了很多已婚女性心中罩在婚姻上的那层薄纱。
当很多尚未进入婚姻的观众还在为这部影片叫好时,已婚女性观众看到的更多是无奈的现实。在“守寡式婚姻”越来越普遍的当下,婚姻中男性责任和角色的缺位,让很多女性几乎找不到婚姻的意义。
以倪虹洁自身经历为例,在因为《爱情神话》大火之后,关于她的一篇名为《已离婚,有孩子,热恋中》的文章红遍网络。人们这才发现,这个曾因为广告和《武林外传》在不同年代反复走红的女明星,背后有一段失败的婚姻和一个需要照顾的孩子。但两者显然并没有阻碍她重新走上事业高峰。
时过境迁,感情受挫、投资失败与前夫带来的债务,于倪虹洁已经是可以放在脱口秀里调侃的段子,但对于婚姻,她却把自己的真心话藏在了玩笑之中。
在倪虹洁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她是真的洒脱,也真的走出了失败婚姻的阴影。
其实,对待婚姻,女性不必太过小心,也不必太过绝望。婚姻既要有容错机制,也要有纠错机制。我们常说好的婚姻是经营出来的,但往往很少提及,一段失败的错误的婚姻,也是如同毒瘤要迅速割除的。
依然憧憬爱情神话,也听得进爱情实话,这才是女性于婚姻中谋求幸福的秘诀。
关于生育:别让孩子成为女性的“包袱”
谈论婚恋话题时如果跳开“生育”,那这样的讨论显然是不完整的。难得的是,这期脱口秀负责引出这个话题的是男星李承铉。
经历了去年的翻红,李承铉作为全职爸爸的过往也被更多人关注。
尽管他提及带娃经历时几乎都保持了克制和冷静,但我们依然能从他的叙述里拼凑出一个“濒临抑郁”“承受巨大社会压力”“辛苦而不被理解”的奶爸形象。
在少见的“女强男弱”的婚姻育儿关系中,李承铉作为“主内”的那一方,不仅要过自己内心的那一关,也面临着社会大众的不解与非议。
由李承铉来讨论“生育对于女性的影响”,最大的意义在于,人们会更清楚意识到,那些令奶爸难以忍受的事实,却是广大缺乏发声渠道的女性的日常缩影。那些让他们轻易博得“好爸爸”“好丈夫”赞誉的付出,却是无数母亲夜以继日在做的事。两相对比之下,丈夫、家人、社会乃至女性自身对于生育这件事的认知,都显得太过轻描淡写了。
康奈尔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生育第一个孩子后,夫妻双方在未来十年内的收入变化趋势截然不同;妻子收入份额大幅下降,并且在往后十年内都很难恢复到生育前的水平。这种现象被命名为“生育代价”。
生育从来不应该是女性单方面的事,女性在婚姻中的隐形付出绝不能被忽视。
著名作家蒋胜男在分享时所说,多年来,她始终在建议“延长男性带薪陪产假”,这并非是为男性谋福利,而是力争改善已婚已育女性在职场的处境。
当男女共同参与到生育这件事中来,当女性的“生育代价”被更多人看到、感知到,生育对女性的负面影响才会降到最低。
有人说,用“女性婚恋”当噱头,是对女性的一种消费。其实不然。当女性婚恋被一种相对戏谑的方式加以讨论,我们并非要刻意消解这个议题的严肃与现实意义,而是希望借由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对女性的关注。
在“丁克”“三孩”“不婚主义”等概念不断被提及的当下,我们需要更多的声音去告诉女性:不必用婚恋来衡量自己成功与否。哪怕有再多的讨论,女性生存处境中的快乐与悲伤也不必全然系于“婚恋”一身。
这种对话,是一个“让女性被看见”的过程,也是呼唤更多女性“观照自己”的过程。
而这正是《怎么办!脱口秀专场》制作的初心,让脱口秀走进各行各业,让这个受年轻人欢迎的新兴行业逐步得到主流社会价值观的认可,并为肩上的这份责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