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伟
“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初夏时节,正是桑葚成熟的时候,吃着清甜多汁的桑果,我又开始怀念外婆,还有她做的香甜桑葚糕。
儿时,外婆家后门有棵老桑树,每逢初夏,高大粗壮、浓荫蔽日的桑树上就挂满了紫红色的诱人桑果。桑果要现摘现吃,否则容易坏掉,有时候摘多了吃不完,除了晒桑葚干、泡桑葚酒,外婆也会做些“桑葚糕”,在那个年月这可是难得的美食。
做桑葚糕,除了预备好桑果,还需要等量的玉米淀粉以及清水、奶粉、白糖若干。奶粉如用鲜牛奶替代更好。外婆做桑葚糕时,我最喜欢站在旁边看,所以做糕的流程一直记得很熟:先将桑葚的茎蒂去掉,用淡盐水将桑果洗净、捞出、晾干,再捣成汁。那时没有搅拌机、破壁机之类的工具,外婆就用自制小木臼、木槌,将桑果细细捣碎碾出汁来,很费功夫。
接下来就是熬制桑葚糊,将捣好的桑葚连渣带汁倒入铁锅中,加入等量玉米淀粉,还有三四倍量的清水及少量奶粉、白糖,搅拌均匀;将拌好的桑葚糊用小火加热,在熬制过程中一定要用铲子或勺不停搅拌(为防止煳锅),直到面糊变得十分黏稠再熄火。
备好一个盛桑葚糊的容器,外婆常用一种方形木制托盘,在托盘底部薄薄抹上一层食用油,再倒入刚熬好的桑葚糊,待其自然冷却凝结成块,桑葚糕就算基本定型了。最后,将托盘小心倒扣在桌上,再用缝衣服的细线把两头绷紧了,横切竖切地将整块糕饼分成印章大小的若干小方块。至此,形似巧克力派蛋糕、甘甜软糯又有草本香气的桑葚糕就做好了。
如果能在桑葚糕上再撒一层香甜雪白的椰蓉,口感会更好。不过那时乡下没有椰蓉,外婆就会在桑葚糕外面裹上一层刚炒熟的糯米粉和芝麻,味道也是棒棒的。此时,我们这群“小猢狲”们早就等不及了,各自抢过几块桑葚糕狼吞虎咽起来——常常是嘴里嚼一块、手里捏一块,眼睛还盯着桌上的。此时外婆总是怜爱地看着我们轻言道:“休急,休急,慢慢吃!”吃饱后,外婆照例会让我们给附近的亲戚和邻居去送包好的鲜桑葚和桑葚糕,让他们也尝尝这份初夏的喜悦。
外婆虽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但是她乐于与人分享的好习惯潜移默化影响了我,让我从儿时就真切感受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乐趣。黄鹂声起,外婆屋后的那棵老桑树上桑葚又红了,我不由自主想起了已故去多年的外婆,想起她双手沾满面粉做桑葚糕的画面,耳畔仿佛还能听到她的温柔叮咛:“娃儿,休急,休急,慢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