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美·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美·什刹海

又闻,槐花的香气


    “当风舞槐花之时,似漫天飞雪,美了这世间。”

    ■ 崔枫

    以往的春夏时节,总是想着走得远些,却忽略了京城槐园的美景。

    前些日子,一家人去了位于朝阳区平房乡的一座郊野公园。刚入园,扑面而来的就是一阵阵香气,甜丝丝的,一股熟悉的味道沁人心脾!原来,满公园的槐树开花了!多的几十株茂密一片,少的两三株散生,满树的槐花一簇簇、一串串,如银铃般在风中摇曳,不禁想起郁达夫盛赞的,槐花儿开放的时节是京城“最有味儿”的:“当风舞槐花之时,似漫天飞雪,美了这世间。”所谓触景生情,心中油然泛起回忆的涟漪。

    我是家中的长子,也是爷爷唯一的孙子,我和爷爷的感情很深,小时候的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爷爷家住的。看书、听故事,也多半是在爷爷家庭院的那棵老槐树下。看到我的儿子第一次见到槐花的兴奋和喜悦,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当年和爷爷在老槐树下画画、读诗、下棋、弹琴的场景,那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每年冬去春来,槐花刚刚发出新芽,我就眼巴巴地盼着槐花快快长大,好让爷爷给我制作各种各样的槐花食品。等到花蕾绽放开一多半时,等不及的我就央求爷爷拿上簸箕、筛子,摘槐花。采摘槐花的方式多种多样,我负责搞定较低的树枝,一般这些花朵伸手可及,在摘取时不易将整朵花朵撕碎。那些高大的树枝,爷爷就用长竹竿,一端绑一个铁丝钩子去钩。每次看准一根花朵集中的树枝,爷爷钩紧、拉实,轻轻一拧,整束的槐花便在我的欢呼声中落下。刚落下的槐花如玉洁、如绸美、如丝滑,抓一把直接塞进嘴里,一片甜丝丝、清幽幽的感觉叫人舌绽春蕾、食欲大增。只不过在采摘时要特别小心,因为树枝上长满了许多坚硬的小刺儿,一不留意就会划破手指。

    槐花可以做许多食品,槐花饼、槐花窝头、槐花包子,或者用面粉拌和清蒸,味道也很不错。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爷爷蒸的槐花。记得,爷爷总会细心地用水把槐花洗净、控干,撒上豆面或者玉米面拌匀,然后铺在笼屉上,上面盖一层纱布,用旺火蒸。趁这工夫,我抓紧剥几头大蒜、捣碎,爷爷放点盐和香油调汁。待槐花蒸熟后,盛到碗里浇上蒜汁搅拌均匀,撒点芝麻、醋和白糖,再滴上几滴辣椒油,一道精美的野味便大功告成。蒸槐花既可做菜又可作为主食食用,令我垂涎欲滴,爷爷也会笑着看我吃个痛快!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槐花是一种朴素的养料,一种温暖的给予,也是一种让我们的身心得以成长的食物。槐花不仅美丽了绚丽的春天,也以朴实无私的品德滋养了我的童年。这是那段岁月留在我生命里最深的记忆。因为,它不仅是一道美味,更饱含着爷爷对我深深的爱……

    或许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不知道从何时起,已无暇留意四季转换里,这些树木、花卉的变化了。若不是偶然走进这座郊野公园,再一次认真端详槐树,或许就不会有这些许感慨。

    今年是我来北京的第十个年头,北京也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但是,这十年却是爷爷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十年,也是他记忆力逐渐衰退的十年。其实回想一路走来,之所以自己从事政治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受爷爷的影响,从小和爷爷学习国画、素描,到后来的书法、琵琶,包括自己小学的每篇日记,爷爷都会给我修改和批阅,所以我对文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和敏感,这都要感恩爷爷——我的第一位语文老师。

    当然,爷爷也是我的第一位人生导师。

    弹指一挥间,初中毕业就阔别家乡到外地求学工作,至今已17载。因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不仅与爱人、孩子聚少离多,和爷爷、父母更是难得一见。

    不久前,我和父亲、姑姑视频连线的时候,姑姑告诉我:“你爷爷昏迷住院前有段时间,突然变得很清醒。有一次,我问你爷爷,门厅悬挂的这两幅书法写的是什么?你爷爷当时回答得很利索‘事能知足心常惬嘛,人到无求品自高啊!’我一看你爷爷没有忘记,接着问他这幅字的含义。他不紧不慢地说就是要‘心怀感恩,知足常乐!’”我听后顿时泪流满面……

    记得每年春节,爷爷都会更换一幅新的书法作品,“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那是他晚年最得意的一幅字,悬挂近十年了,再没人去换过。仔细品味,知足常惬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人生智慧;人无贪欲,是一种品德修行,更是一种境界高度。一个永远也得不到满足的心灵,是不快乐的,更不会有精彩纷呈的人生。

    槐花含蓄浅笑开,十里春风一夜来。家乡的老槐树不仅养育了一方儿女,也见证了爷爷对我的言传身教。

    他的教诲,我会永远铭记。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