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专题 PDF版下载

版面: 专题

扬州:悠悠古韵 勃勃生机


    游客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孟德龙/摄

    □ 讲述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生 高睿阳

    □ 记录人: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我的家乡在江苏省扬州市,一个古色古香的小城。对于它的眷恋,更多源自孩提时耳边萦绕着的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描摹出名扬四海的扬城风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写尽了皎洁迷人的扬州月色;“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刻画出扬州春景的绚丽灿烂……

    纵有万千笔墨,却也写不尽扬州的历史古韵。在家乡生活的近20年时光里,扬州宛若一颗颗文化的种子落在我的心中,悄然滋生,和着历史的厚重弥漫在书香古屋里,散落于文博馆内,飘飞入寻常巷陌间。

    品书香,感受文化魅力

    那是2015年,扬州首个24小时城市书屋于广陵新城红帆驿站正式开放。白天,忙里偷闲,总有市民源源不断前来阅读。夜晚,透过灯光,总有一个阅读者的身影令人感动。24小时不打烊,更多给了这座城市人民一缕沁人心扉的书香。此后的六年多时间里,扬州逐步建成了56家城市书屋。这些从无到有的改变,早已成为扬州金光闪闪的“文化名片”,也构造了扬州远近闻名的“精神地标”。

    自然而然,这一个个书屋便成了我每次回到家乡的打卡之所。在自助机上花几分钟办好一张借阅卡,凭卡即可进入书屋。琳琅满目的书架上,大到文史政经、小至生活百科,书籍种类应有尽有。

    我的最爱莫过于位于扬州市江都区源头公园里的“若虚24小时城市书房”,它得名于唐代的扬州诗人张若虚。书屋的周围布景和内室陈设都将其“孤篇压全唐”的代表作《春江花月夜》体现得淋漓尽致。走近书屋,映入眼帘的就是张若虚的汉白玉雕像。抬头仰望,似有朦胧月色;低头凝视,仿佛水流回旋。雕像身后,几块奇石嶙峋,一株白花盛开,一把古琴横放,渲染出悠长淡然的韵味。楼梯蜿蜒处,一幅巨大的春江花月夜浮雕引人夺目。在意境绝佳的书屋内,打开一本好书,细细品读,最有意趣。

    临其境,领悟辉煌历史

    提到扬州,人们倍感亲切的当属大运河。“桨声帆影,汇通南北;河长水悠,化成人文”。大运河生生不息,哺育了历朝历代的扬州人民。扬州人民也应“运”而生,书写了悠久传奇的历史。从前,大运河的历史岁月游荡在波光粼粼的河水里,飘扬在口耳相传的谈话中,定格在油墨芳香的古籍图书里。2021年6月16日,经过无数专家学者的努力,凝聚无数工匠的巧思力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开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终于能生动具象地呈现在大众面前。讲好运河故事,传承运河文化——扬州一直在路上,改变一直不停歇。

    用实物讲述运河故事是大运河博物馆的点睛之笔。一条原比例复制的沙飞船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拍照。船外,缩小版的舟楫模型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做工精致逼真,引人称赞。在其他主题展馆,类似的实物陈列不胜枚举:行走在古韵街巷,流连于运河旁的繁华市井生活里;观看文物珍宝,品味那独特的厚重历史与文化韵味。

    用科技传承运河文化是大运河博物馆的添花之处。走上沙飞船头,四周投影随船身缓慢移动,展示着运河两岸的城镇风光,旖旎繁华,美不胜收。在“运之恋”体验展厅,四周环形大幕循环展现大运河如诗如画的美景,将声、光、影巧妙融合,美轮美奂。游客所临之处,视觉捕捉技术将其转化为朵朵晕开的涟漪。举头桃花源,脚下水云间,多么浪漫唯美的沉浸式体验。

    串街巷,体验人间烟火

    四大历史文化街区可谓是我们扬州的特色。从保护利用到改造复兴,扬州古街走过一段令人难忘的改变之旅。从前走在古街上,迎面而来的是厚重的历史感。古老的文物遗迹相对而立,沧桑斑驳的外表默默言说着岁月。古迹的大门紧闭,锁住了历史风尘,也阻挡了人们的脚步。如今的古街“活了起来”,店铺和街坊里每天上演茶米油盐事,充满人间烟火气。游人如织,在街头巷尾漫步徜徉,体验慢生活的滋味。

    “皮市街是一条老街。对于这条街的打造,我们注重回归传统。”东关街道党工委书记如是说。历史上的皮市街,是皮货来往买卖的富庶之地。在改造过程中,政府注重保留传统元素。飞檐翘角的民宿、陈设老旧的古玩店、琳琅满目的杂货小铺,样式复古,耐人寻味。而今,文艺青年们齐聚皮市街,带来一批新鲜的文创产品,也带去了八零九零后的特色。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皮市街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们纷至沓来。沿街望去,有手握相机,取景摆姿势的游客;有应着纯音乐边品茶边翻书的学生;有在热气腾腾的烧饼摊旁等待的环卫工人。一物一景,都是寻常生活,温暖治愈人心,平淡却不平凡。文化古韵深深刻在了这条街的灵魂深处,慢调生活也渐渐抚慰着来往奔波的市民游客。

    扬州城的今昔,是一卷波澜壮阔的画。画起笔时,满卷尽白,空寂丛生。蘸墨下笔,恣意挥洒,一撇一捺,饱含深情。收笔完工,满卷皆画,浓淡相宜,出神入化。这一笔一笔的“改变”,是将历史文化的汩汩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送进扬州的心脏里,使之怦然,予其生机。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