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知·新女学 PDF版下载

版面: 知·新女学

可持续发展与安全:国际关系女学人研究新主题

——聚焦第四届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论坛暨“可持续发展与安全:大国关系50年”学术研讨会


    7月8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论坛暨“可持续发展与安全:大国关系50年”学术研讨会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大连和北京同时设立两个会场。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53家机构的百余名女学人和特邀嘉宾出席会议。论坛旨在凝聚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的智慧与力量,加强妇女和平与安全研究,拓展国际关系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推进可持续发展与安全的理论与实践。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蔡双喜

    2022年7月8日,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论坛秘书处共同主办第四届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论坛暨“可持续发展与安全:大国关系50年”学术研讨会。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大连和北京同时设立两个会场。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53家机构的百余名女学人和特邀嘉宾出席会议。

    第四届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论坛的举办,旨在凝聚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的智慧与力量,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妇女和平与安全研究,拓展国际关系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与安全的理论与实践。

    助力国际关系女学人成长

    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学部主任周弘,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杜洁所长,国际关系学院郝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高程副所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罗艳华教授,吉林大学东北亚地缘政治研究所刘雪莲所长,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薛晓芃院长等八位专家,先后发表主旨演讲。

    刘宏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女性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都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女性学者的研究呼唤和平,关注合作,关切人类共同价值,在国际关系领域发挥独树一帜的作用。回望50年前,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出现了历史性飞跃,中国国家安全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50年后,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影响着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俄乌冲突更为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增添不确定因素,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时刻冲击全球发展态势。值此逆流之际,女性对合作、和平的关注和研究更显弥足珍贵。此次论坛定会推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发展,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全球可持续发展与安全做出女学人独特的贡献。

    陶坚院长指出,女性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是人类追求公平正义与平等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衡量尺度,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增强女性在信息社会的参与度及增强妇女权能,如何将性别平等纳入国际政治议程中,增强妇女的话语权,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中国与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安全和发展进程受到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加剧了国际格局的演变和国际安全的不确定性。如何在冲突中寻求和平、在威胁中实现安全、在不确定中谋求发展,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安全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学术研究的新主题与新思路。

    杜洁所长以“全球发展倡议与妇女发展:目标、挑战与展望”为题发表了演讲。她认为,2021年9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为实现男女平等和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和行动指南。全球发展倡议主张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并明确了减贫、粮食安全等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领域,为促进妇女发展拓展了新的渠道和平台。2022年7月4日,习近平主席向“全球发展:共同使命与行动价值”智库媒体高端论坛致贺信,强调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将发展置于国际优先议程,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我们推动性别平等又提供了新动能新契机。

    加强妇女和平与安全研究

    分论坛上,近百名女学人围绕“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的国际安全战略研究”“可持续发展与安全”“区域安全与治理”“妇女、和平与安全”四个专题进行了学术研讨。

    “妇女、和平与安全”专题的研讨格外引人关注。江苏大学教授阎静、大连外国语大学讲师殷思孟、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章远、湘潭大学副教授喻珍、中国社科院助理研究员谷亚平、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陈起飞、王天禹和杨倩,分别以《女性解放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第一夫人外交与国家影响提升》《女性参政配额制在阿拉伯国家的实践和反思》《阿联酋女性赋权与国家品牌塑造》《非盟在促进非洲妇女和平安全进程中的作用分析》《20世纪初日本女性移民对美国日裔地位提升的影响》《共同体框架下的规范内化路径》和《利比里亚粮食安全问题的成因与治理路径》为题,分享了研究成果。

    安全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核心议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英桃和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研究》编辑王海媚提出,女性主义安全研究重视性别因素对安全的影响,强调安全的多主体、多领域性,认为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化理论”忽视了性别安全这一重要问题,缺乏对性别不安全的阐释。联合国安理会第1325(2000)号决议及其后续决议确立的“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标志着妇女议题进入国际安全化进程。性别与安全化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妇女参与、妇女权利、性暴力等性别议题的“安全化”或“去安全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性别理念的重要实践平台。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研究员王晓静以2000年以来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六份性别政策文件为分析对象,归纳出联合国维和行动性别政策的演进特征和实践逻辑,结果发现:性别理念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历经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全面推动三个政策推进阶段,政策总体趋于全面发展并逐渐优化,政策力度从注重性别平等的量变逐步转向质变。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现今包括许多与“妇女、和平与安全”相关的任务。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张瀚之将这些任务分成两类,一类主要涉及保护妇女人权与免受身体暴力的权利,保护妇女参与政治进程并进入政治机构的权利等;另一类涉及维和部队本身,包括增加维和部队中的女性人数,在维和决策中加入性别视角等。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主体,如何防止战争、缔造和平是备受人们关注的内容。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伍庆玲关注以色列妇女在战争与和平运动中的参与,认为以色列是一个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国家,尽管以色列妇女和平运动对中东国际关系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但是她们为实现和平与安全所作的努力是长远且持久的,给予国际关系中争取和平运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案例。

    在“大国关系50年与国际安全形势高端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倪峰,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左凤荣,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际政治研究》主编王逸舟,作为特邀嘉宾发表了演讲。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