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衢和姐”导师团导师指导“和姐”开展工作。
▲ 柯城区白云街道“三衢和姐”工作室。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最近半个月,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的妇联主席余慧每天都要和柯城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吴海红通电话,讨论一起维权案件。
道德伦理、经济拆迁、情感纠纷、自寻短见……“由于该起维权案件涉及要素过多,且女方当事人只信任妇联‘娘家人’,我们高度重视,全程紧盯。”余慧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这次碰到的妇女维权案件比较棘手,但“有了吴法官的专业力量支持,我们工作起来更有底了”。
婚姻家事纠纷调解是妇联的特色工作,女法官是法院的“半边天”力量。在衢州,千名“三衢和姐”与千家“共享法庭”“联姻”,二者产生化学反应,合力助力基层治理,将婚姻家庭纠纷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4月,“三衢和姐”进“共享法庭”在柯城区试点以来,已接待当事人1289人次,提供心理疏导612次,化解纠纷425件,诉前调解成功率75%,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基层治理中“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成为“平安家庭”建设的一张金名片。
“三衢和姐”培养计划,建强调解队伍
在柯城区人民法院一楼大厅,设有柯城区人民法院妇委会、“和姐”家事调解团队、女律师调解工作室、“育家幸福”社会工作室……其中,“三衢和姐”占据了一半的工作区域。
据了解,柯城区推出了全市第一个“三衢和姐”培养计划。“当下,新型家事矛盾纠纷层出不穷,‘三衢和姐’培养计划的目的就是提高基层妇联执委专业化、法治化水平,解决基层妇联执委参与家事调解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实际问题。”余慧介绍说。
所谓的“三衢和姐”培养计划,即妇联每周选派两名基层“和姐”进驻法院开展沉浸式调解现场轮训,构建“案件讲解+合力调解+复盘分解”的全链条培训模式,助力“和姐”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碰撞中迅速成长,着力打造一支知民情、懂法律、会调解、敢碰硬的“两专”型“三衢和姐”队伍。
“在培训的第一天,导师们就对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反家暴法等法律进行了解读和调解技巧培训,让我们能明明白白地用好用对法律进行调解。”柯城区妇联家委会主任戚云仙说。
和众多“三衢和姐”一样,在成长营中,戚云仙学习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学会了“批评教育法”“亲情唤起法”“合力调解法”等“家事调解三步法”。“‘批评教育法’在实践中运用的较多。”有了理论知识,在之后的调解中,戚云仙愈发得心应手。
不久前,衢州市中院、市司法局、市妇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千名“三衢和姐”助力基层治理行动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三年内实现千名妇联执委轮训全覆盖。各县(市、区)每年至少完成1/3镇(街道)妇联主席及维权执委、1/3的村(社区)妇联主席及维权执委、第一年完成县级“家调会”专兼职调解员业务培训任务。
导师挂联,调解团有了主心骨
吴海红还有一个身份是“三衢和姐”助力基层治理行动导师团分团团长,结对白云未来社区“三衢和姐”工作室和“共享法庭”。
这是导师挂联制度的具体体现。在衢州,市级层面成立专业能力强且热心妇女权益保障事业的“三衢和姐”导师团,各县(市、区)组建导师团分团,各分团成员为15人左右(法院系统负责推荐法官和人民陪审员,司法行政系统负责推荐律师和人民调解员)。目前导师团成员达到100余人。导师团成员除了参与成长营计划之外,更重要的是与乡镇(街道)结对,主动参与结对区域内妇女维权工作的“破难”行动,探索以非诉讼手段化解家庭矛盾的新途径。
“遇到高知群体来调解,我们心里难免有些发怵。”白云未来社区“三衢和姐”巾帼队伍成员之一的蒋薇坦言。该社区位于衢州市智慧新城核心区位,高知人员多,需要调解员具备更专业的知识和技巧,“挂联导师的及时介入,非常有必要。”
女法官有了新身份,“和姐”也开启了新角色。在基层法庭打造“女法官+和姐”工作室时,聘任“和姐”担任“共享法庭”庭务主任,实现物理整合与化学融合两手抓,两手硬。
运用数字化,实现调解高效化
在“三衢和姐”巾帼队伍成长过程中,实战练兵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在导师团的带领下,她们严格遵守相关工作规程,参与具体案件的旁听、调解、执行及回访工作。
什么样的案件更适合“三衢和姐”参与?这便离不开数字化和大数据。
法院通过运用司法大数据对家事纠纷进行梳理分类,针对性挑选辖区家事纠纷高发案件,组织相应“和姐”参与庭审旁听,帮助“和姐”更加直观生动地知类案流程,明类案预期,把类案尺度。
同时,记者了解到,为了畅通诉调渠道,柯城区人民法院和柯城区妇联先行先试,深化合作,从线下走向线上。
“我们正谋划在‘共享法庭’的应用界面,加入‘和姐在线’应用场景。”柯城区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余建华说。
现点击柯城“共享法庭”,下设“和姐在线”模块。有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当事人可在此处提出诉求,家事调解员可线上调解,如果调解难度大,线上分流至专职调解员或相应法官处。
除此之外,对“三衢和姐”的轮训,部分内容也可在线上进行。如学员打卡、导师团在线解惑等。
“千名‘三衢和姐’进‘共享法庭’,改变了以往基层妇联干部‘单兵种’作战模式,形成了在数字化和专业导师团共同支撑下的‘集团军’作战模式。”衢州市妇联主席周玲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