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时讯 PDF版下载

版面: 时讯

让绿色成为居民生活的幸福底色

——山西襄垣县的城乡巨变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色彩变幻、光影交错中,形态各异的水柱“翩翩起舞”,时而直冲云霄,时而飞瀑直下,在游客的阵阵赞叹声中,夜空中怒放的绚丽“花朵”与湖面上的倒影犹如一场恢宏典雅、浪漫唯美的高科技光影秀,又恰似一曲声光电的诗意交响乐。

    这一幕,每到周末夜晚都会在山西省襄垣县的东湖公园上演,这场被称为“光影襄垣·水韵东湖”的饕餮视听盛宴吸引了不少周边县市的居民慕名前来,享受这座太行山城的夏日清凉。

    转型发展:绿色成为幸福底色

    襄垣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与襄垣丰富的地上文化遗存相比,襄垣煤炭资源也极为丰富。滚滚乌金在助力当地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产业结构不均衡。和其他资源型县城一样,作为产煤大县的襄垣,面对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正在积极寻求转型。

    在位于襄垣县城的东湖风景区,每到傍晚,这里的白沙滩都会异常热闹,孩子们嬉戏玩耍,情侣打卡拍照,老人湖边漫步,所有人都在尽情享受夏日的清凉和畅快。

    “以前,这里是臭水沟,乱河滩,垃圾、污水随便倾倒。春天漫天尘土,夏天臭气熏天。”刘晓钰是山西省巾帼文明岗、国家税务总局襄垣县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负责人,周末她经常带着孩子到东湖边的白沙滩游玩。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襄垣人,她感受最深的是县城最近十年来的变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年间,襄垣县投入巨资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设计园林景观,打造城市景观,推动城市生态宜居品质升级,让绿色成为居民生活的幸福底色,持续惠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群众。如今,面积足足有150个足球场大的东湖公园内,湖、岛、林、路布局有致,亭、台、楼、阁相得益彰。

    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互映衬的,是文化场馆的建设。在东湖片区,由原有6座木屋与1座玻璃屋改造而成的地方文献馆、非遗展览馆、文化创意馆、书画馆、亲子主题馆、非遗传习馆、24小时城市书房等7个主题场馆,邻湖而建,造型各异,每一个空间都蕴蓄着时光淬炼的温度,各种文化活动也为这里增添了更多亮色。

    东湖十年变迁,正是这座太行山城人居环境改善及发展理念转变的一个缩影。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刘晓钰很庆幸自己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虽然是在县城,但孩子们从小可以在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文化馆,阅读来自世界各地的绘本和儿童读物,欣赏各种艺术作品,这在我们那一代,是无法想象的。”

    2019年3月6日,襄垣县在全县范围内实行公交车免费;2020年12月12日,郑太高铁正式通车,襄垣迎来了“高铁时代”,融入了太原、郑州“一小时生活圈”。

    和所有的襄垣人一样,高铁的开通,让王海萍的培训事业走上了快车道。

    王海萍是襄垣县众创家政服务公司总经理。在妇联“娘家人”的帮助下,王海萍从一名普通的家政服务人员,成长为全县最大的“妇”字号企业负责人,5000余名妇女在这里接受了家政培训,并走上了工作岗位。2021年5月,在妇联的支持和帮助下,公司联合全县其他家政公司推出了“晋襄阿姨”劳务输出品牌,“目前已经向北京、上海、太原等地输送了数十名家政服务人员。”

    “以前是城里人雇月嫂和家政服务人员,现在越来越多的雇主来自乡镇和农村。”十多年的家政从业经历,王海萍感受最深的变化是,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的培训项目也从最初的保姆、育儿、月嫂等家庭护理,发展到目前的养生、保健、电子商务、小吃制作、礼仪形体、母乳喂养指导、产后恢复等内容。这本身就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例证。”她说。

    乡村巨变:产业兴旺农村富美

    “田间道路全部拓宽硬化了,收粮的车能直接开到地头了,去年小米卖了11万斤,高粱和中药材都有订单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襄垣县王桥镇红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段爱平,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讲述了红星村脱贫致富的历程。

    段爱平是个孤儿,从小跟着奶奶长大,没读过书的她靠做焦炭生意,成了方圆有名的女企业家。1999年段爱平被选为村委会主任。“村里人穷怕了,大家觉得我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自掏腰包建学校,电网改造、建设敬老院,加固河堤,建设服装厂……在段爱平的带领下,返底村成了周边第一个喝上自来水的村;道路“户户通”,出门不再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身泥……段爱平上任之初“每年办一件实事”的承诺一一兑现,原本一盘散沙的返底村变成了文明村、先进村。

    “村里家家都在城里买了房,每家都购置了轿车,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过万,打麻将、扯闲话的少了,大家都谋着挣钱,谋着发展。”段爱平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每年都会进行“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还会对“五好家庭”“美丽庭院”进行评选奖励。“在移风易俗方面,党员干部带头,红白事简办。”

    2020年,周边6个自然村并入返底村,村民也改为“红星村”。作为全县最大行政村的当家人,段爱平带领村民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并与汾酒集团签订高粱收购合同,与振东集团签订中药材收购协议,“柴胡一公斤卖到60元,老百姓得到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与红星村依靠传统种植业脱贫不同的是,襄垣县虒亭镇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在山水之间打造了一个火遍全网的“网红打卡地”。

    在虒亭镇“襄缘花海”,不少慕名前来的游客正在拍照留念。一望无际的鲜花竞相绽放,花香四溢,美如织毯,娇艳的花朵与远处的绿色山林相得益彰,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在山水间徐徐展开。花海带来的人气,也带动了农家乐、民宿产业的发展。“我们的蔬菜都是自己种植,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

    花海开放以后,游客们来这里不仅能看美景尝美食,还能带动我们的农家乐增收。”王勇是水云间农家乐的老板,他告诉记者,景区今年增加了一些项目,包括空中自行车、陆地越野车、露营地、集装箱市集等。“现在‘襄缘花海’已经成了周边网友的热门打卡地。”

    如今,襄垣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齐头并进,通过激活农村各类要素,挖掘自然资源潜力壮大村集体经济,仙堂山下强计村打造“公社记忆”,小垴村重塑“知青故里”,洛江沟村通过发展油用牡丹,上马村通过规模化大棚种植采摘,皆是一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