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浙江嘉兴的海宁,因潮起,因潮生,称之潮城。“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它气吞山河的气概,“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是它奋勇争先的气魄。
从皮革、经编、家纺等传统产业享誉全国,到崛起泛半导体;从实施“八大共富工程”,到形成以“四共四筹”模式等为代表的具有本地辨识度的共富标志性成果……坐落于长三角经济圈核心腹地的海宁,正勇立潮头,乘风奏鸣,驾梦而行,奔向远方无限可能。
泛半导体“发光” 追梦的时髦之地
“当初选择来海宁,真是来对了!”对于4年前落户海宁,成立嘉兴极展科技有限公司,何蕾感慨中透露出显而易见的喜悦。
2016年底,海宁市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瞄准对半导体产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专用装备、基础材料和核心元器件等三大领域。各种扶持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把总部在深圳的何蕾团队吸引至此,没承想,在海宁,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极展科技,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看到了似松紧带般的弹性导线;外观与普通弹性布料无异,里面却安装了可拉伸、绝缘、可水洗的导线;平日见到的硬邦邦的锂电池,在这里一改模样,犹如一块果冻,可随意弯折……柔性电池、可拉伸的弹性导线、弹性布料导线等都是极展科技的核心技术。
短短几年,海宁的泛半导体产业势如破竹,极展科技也不例外。2020年,由何蕾领衔的项目通过“绿色通道”入选海宁市“潮城精英引领计划”,正式落户漕河泾海宁分区科技绿洲。
更让何蕾觉得可喜的是,这里泛半导体、经编产业发展迅猛,能帮公司就近找到满足研发生产的原材料。
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可持续发热的雪地战靴、无异物感的贴身发热瑜伽裤……目前,极展科技核心技术已应用于发热袜子、内衣、手套等各种贴身的服饰配饰中,真正实现了“穿在身上的电路板”。功能也从基础的发热、制冷,拓展到发光、显示、微电流刺激和各种智能健康监测。
离科技绿洲车程不过5分钟,便是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产业园第一组团总规划面积1170亩,第二组团东部智慧港区块已启动建设。这里采取自建标准厂房和定制工业厂房的形式进行开发建设,同时配套建设部分生活服务设施。
“招商引资时,对方必会问及的就是生活配套如何。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花费了很大精力。”泛半导体产业园工业(产业)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寿祝平说。“就拿一个小小的食堂来说,我们就升级了两三次,希望大家能就餐更卫生、便捷。”
园区现建成了多层次人才公寓1309套,实现人才“一站式”拎包入住,并引入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拳击房、台球房等健身设施。再加上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贴心周到的全过程人才服务,软硬件两手硬,让远道而来的创业者们倍感温馨。
眼下,海宁“三区一城”泛半导体高质量发展平台已全面成形。同时,在泛半导体等产业培育中,已结出创新硕果,成功填补多个国内乃至国际产业空白: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异构集成AI芯片;拥有全国第一家能量产精密金属掩膜板的企业,有国内唯一一家生产静电吸盘的企业,实现国产替代;陶特自主研发的“包装容器”,解决了国内芯片业“卡脖子”难题等。
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海宁半导体产业逐步形成了头部人物领衔、头部企业引领的多个发展体系。2021年,海宁市泛半导体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2.94亿元,同比增长19.5%,泛半导体产业群嘉兴唯一入选省首批新星产业集群培育名单。
“十四五”期间,海宁市将围绕“142”主导产业,加快皮革、经编、家纺等产业向千亿时尚产业转型,重点培育泛半导体、高端装备、光伏新能源、新材料4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和生命健康、航空航天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共同富裕“开花” 奋斗的双富之地
新年刚过,盐官镇桃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金正华的办公室来了一位蹒跚老人:“书记,我们腿脚不方便,但也想到文化礼堂二楼三楼去活动活动,咱们能装部电梯吗?”结合老人的需求和村经济情况,村里拍板决定满足老人的心愿,各项设计、招标工作已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近些年,海宁建章立制,层层推进,围绕城乡统筹,走强村富民之路。桃园村不甘落后,以乡村振兴学院传帮带模式推广复制乡村共富经验入围省级试点储备,“培训+产业+研学”“理论+实践+人才”的链式融合为农村就业创业提供了新样本。还推进农业标准厂房项目建设,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股份制改革“变股金”、农民群众务工“挣薪金”的“一地三金”多元增收路径。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桃园村集体经济性收入830.6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8661元。
桃源村还引进农业电商企业“塔莎园艺”,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营销模式,挖掘“园艺+直播”全链条资源。同时,又打造出“共同富裕车间”,让村里的“50后”“60后”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每年增收2~3万元。
不愁吃不愁穿的桃园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日益高涨。聚焦“一老一小”,桃园村有了服务队、运动队,开了兴趣班,建了小脚板科普公园。村里的影视活动室,每天下午三点最热闹,老人们不约而同来到这里,坐着舒适的宽大座椅,看着100寸的电视,聊天娱乐。为了老人健康着想,上半年,村里又特别为影视室定制加装了新风系统。棋类活动室,有地方大师免费为孩子们教授围棋、象棋等;桃园村史馆,成为孩子们增长乡土知识的好去处……
如今,在海宁,像桃园村这样不断在拓宽强村富民路,优化便民服务的双富之地,已是“遍地开花”。奋斗之路无止境,海宁率先启动星级共同富裕村建设,第一批共有46个村申报星级共同富裕村转型升级创建,21个村申报提档升级创建。
公共服务“共享” 向往的幸福之地
每逢假期,海宁市实验幼儿园的小羊就成了香饽饽,孩子们争相抢着带回家养两天,今年依旧如此。
“幼儿园里饲养小羊以及过程中的照管都是充分尊重了孩子们的意愿。”海宁市实幼集团总园长吴海燕笑着说。
这个以“森林中的小木屋”为主题的幼儿园,占地24.5亩,木工坊、阅读室、烘焙房等专用教室配备齐全。超大的室外活动区域,最大程度释放孩子天性。
这样配置“豪华”的公办幼儿园,放在十年前,市民想都不敢想。近些年,海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围绕“扩总量、提质量、促普惠”的目标,坚持“项目布局、师资培育、经费保障、改革创新”向学前教育“四倾斜”,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十年之后,全市公办园儿童覆盖率从2010年的68.8%提升至2021年的81.3%,等级幼儿园儿童覆盖率从72.9%提升至100%,其中省一二级优质园覆盖率从26.4%提升至79.8%,实现了儿童就近“入好园”的目标。
而对于0~3岁婴幼儿,海宁市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大力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机构和服务阵地建设,加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以“向日葵亲子乐园”“向日葵亲子小屋”等为抓手,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覆盖率达50%以上。
针对困境青少年群体,推出“青蓝书房”公益项目,通过3年时间为1000户困难家庭青少年实施青蓝书房硬件焕新,同步招募1000名潮乡社会妈妈给予关心陪伴。
不仅仅是教育,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事宜,海宁都在千方百计解难题,破困局,通过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以“年度政府民生实事”为重点支撑,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领域改革,构建人人向往的幸福之地。
“海宁始终牢记2003年6月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海宁调研,赋予我们‘要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方面在全省有作为,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的殷殷嘱托,坚决扛起红船起航地的使命担当,贯彻落实省、嘉兴‘两个先行’‘两个率先’部署要求,不断深化‘五大变革’,建设‘国际品质潮城’,蝶变跃升、奋勇争先,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勇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表率。”海宁市委书记曹国良踌躇满志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