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91车间防热材料研制团队
攻坚克难托举国人飞天梦
自20世纪80年代起,以女同志为主的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91车间防热材料研制团队便开始发挥关键作用,她们先后承担神舟飞船返回舱、嫦娥五号返回器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等系列空间探测用高性能轻质防热材料和防热结构的研制和生产任务,为载人航天工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给神舟飞船返回舱披上安全可靠的“防热衣”,项目组对几十种原材料进行了成百上千种的配方设计、筛选及无数次的试验,研制出蜂窝增强低密度材料;该团队攻克了传统防热材料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难关,实现了大尺寸防热拐角环的低压成型工艺制备。为实现返回舱减重以提高有效载荷的终极指标,经过大量分析论证工作、试样的制备及性能考核等,成功为飞船减重8公斤以上。该团队在轻质防热材料及防热结构研究方面锐意进取,在运载火箭的防热结构轻量化方面也做出了贡献,并承担了十余项预先研究工作,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多项科技奖项。
嫦娥五号γ关机敏感器研制团队
“叫停”神舟十二号的巾帼工匠
在航天科工三院35所,有一支6位女职工组成的“巾帼小分队”。她们是神舟十二号飞船“刹车指令员”的研制人员,她们的任务是在返回舱“撞”上地面前,刹住返回舱,让航天员稳稳着陆。
“刹车指令员”是神舟飞船的关键设备。从设计、装配到调试,她们不懈追求厘米级的测量精准度,以精雕细琢的匠人精神和技艺保障极致的装配效果。她们在设计图纸上创新方案,到生产线盯现场,以全过程的坚守确保产品精准可靠。在装配过程中,她们将几百根导线压接、布线、绑扎、焊接和防护。压接导线要求“不深不浅”,为了确保导线压接安全可靠,成员们做了上百次试验来把控压接力度。接完导线还要给电缆“穿”上保护套,动作需要小心翼翼、又得使上力气,使得保护套与电缆贴合平整,几名巾帼工匠进行上百次的手工压接操作,双手又红又肿。
在她们不懈努力下,“刹车指令员”的精细度达到厘米级,每个步骤节点记录在册,实现生产全程可追溯,每个装置、每条缆线紧密贴合,给“神舟”安全落地提供最坚固的防线。
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点亮爱的心灯 照亮团圆的路
孩子走失的亲身体验让张宝艳下定决心从待遇优厚的单位辞职,2007年,她和丈夫秦艳友共同创建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创新“互联网+打拐”寻亲模式,全身心地投入助人寻亲的公益之路。
从建立之初,宝贝回家就想方设法解决寻亲家庭的困难,从援助资金、提供医疗救治,到解决就业问题等,对寻亲家庭的照顾无微不至;为了让寻亲变得更快速且准确,宝贝回家集思广益,与知名媒体和企业共同发力,创新科技寻亲之路,建立“全城助力”“同城寻人项目”等一系列项目;2017年,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党委成立,“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将党员的志愿服务纳入党组织管理范畴,进一步凝聚和发挥党员志愿者队伍的力量,助力寻亲家庭。
“宝贝回家寻子网站”作为全国首家公益寻人网站,十四年如一日坚持公益寻人,没有收取过一分钱,促成7600多个家庭团圆;2008年,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成立,使宝贝回家的帮助范围扩大到寻找被拐妇女、寻找恩人和战友、为烈士寻找后人等群体,目前网站注册志愿者已达37万人,遍布全国各地。宝贝回家已跻身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公益组织前列,照亮寻亲人坎坷崎岖的团圆路。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女警大队七号安检站
雪域圣城中“最美”的身影
拉萨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女警大队古城区七号安检站成立于2012年,由8名女民警组成,这是古城区工作压力最大的安检站之一。她们的工作地点设在面积不足5平方米、四处通风的帐篷里,每天要对出入八廓街的所有人员、物品、车辆进行安检工作,高峰期每天进出人数超过万人。每逢“萨嘎达瓦”“雪顿节”等重要节点,凌晨4点便要开始安检执勤任务,平均每天执勤任务长达13个小时。尽管人手少、工作强度大,她们仍始终做到逢人必检、逢物必查、逢液必闻、逢疑必查,时刻做到察言观色,不漏一人一物。
在8名女警中有3个双警家庭,尽管知道选择双警家庭注定比普通家庭付出更多的艰辛,但她们依然以理解为前提,以互助为力量,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各自坚守在执勤一线,自觉将家庭小爱融入祖国和民族大爱。她们扎实的工作和辛勤的付出,确保了古城区社会治安长期持续稳定。
重庆火车北站地区综合管理局便民服务中心
“五心”服务守护旅客回家路
重庆火车北站地区综合管理局便民服务中心,一支超过九成员工为女性的队伍,用行动积极推行“细心、热心、贴心、暖心、恒心”的“五心”服务,守护着旅客的回家之路。
日常工作中,她们常态化开展防火防盗、防灾减灾、暑期安全、反家庭暴力等宣传工作,细心打造安全站区;她们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功能,联合长途汽车站、集散中心等单位和其他部门共同开展志愿服务,热心打造温暖站区;2018年开始,中心队员积极加入北站综管局组建的两江新区重要客商绿色通道服务保障工作组,主动做好重要客商及重大会展的服务保障,贴心打造幸福站区;她们长期为旅客提供指路问询、火车票查询、免费电话、免费急救药物、免费手机充电、政策咨询、购(退、换)票指导、换乘指引、困难旅客进出站等服务,暖心打造和谐站区。同时,中心持续强化人才培养,定期组织开展服务礼仪规范、职业英语、应急救护技能、志愿服务精神等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服务技能,恒心打造奋斗站区。
人民日报海外网评论部
驰骋外宣一线的“女子轻骑兵”
人民日报社19号楼432房间常驻一支“女子轻骑兵”,她们是海外网评论部的女将们。在这里,她们熬过最深的夜,也见过最早的日出。
凌晨5点出发,她们在地铁上通过微信确定选题;有突发新闻,她们放下一切立即进入“工作模式”;在烈日下扛着40斤重的摄像器材,她们甚至顾不上防晒,就顶着烈日、眯着眼睛一条接一条录制口播片段;面对新冠肺炎病毒和政治病毒的双重夹击,她们迅速反应,连续推出靶向性鲜明的系列网评产品“中国在战疫”,以“中英文观点海报+中英文短视频+文字评论”多手段向全球传播,被众多海外主流媒体频繁转引,成为境外观察中国的重要信源……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光阴锤炼中,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迅速成长为一支敢打硬仗的“女子轻骑兵”。7年多来,她们连续推出5000余篇国际时评,精心打造“海评面”“深一度”等重磅网评新栏目,积极策划“我在中国当大使”系列报道,多形态、多手段向海外发出响亮的中国强音。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护理组
情暖夕阳的“疫”路守护者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为确保老年病房67位作为新冠特别易感人群的高龄住院患者的健康,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护理组全体组员纷纷取消春节假期,提前到岗,或主动请愿参加隔离点保障,或成为应急储备队员随时待命,或坚守病房护佑住院老人的健康,为老年病房筑起坚实的防线。
老年病房护理组对外实行家属探视管制,对内制定老年病房感染防控措施方案,并加强日常医疗仪器以及扶手、电梯、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区域的消杀灭毒工作,执行病区院感防控精细化管理,确保老年病房的安全。为了加强老人与家属的沟通交流,疏导化解彼此的焦虑心情,护理组开展“心心相映”人文关怀服务,为住院老人和家属提供微信视频探视服务,缓解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对于患有多种老年病的高龄病人,病区医护人员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案,悉心照顾、贴心护理。老年病房护理组还通过节日慰问、生日会等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为老人和家属送去温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音乐之声节目部
多元她力量共奏“爱的协奏曲”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音乐之声节目部承担着央广音乐之声节目的制作播出及策划执行工作,这支有着70%女员工的队伍迸发出的多元“她力量”,有面对压力与责任不退丝毫的坚韧,有投身公益至真至纯的柔软,有拥抱变幻未知的勇敢,有守护新闻传播底线的坚决。
在宣传工作中,她们勇担使命,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在全国抗疫的斗争中,在展现新时代伟大征程时,她们策划制作了《中国声音中国年》《青春无悔》《二十四节气歌》《颂歌》等节目,积极发挥国家媒体责任与担当,为社会奉献正能量。在音乐之声创办的“我要上学”品牌公益活动中,她们勇挑重担,18年来,不停歇的脚步先后到达云南、贵州、青海、甘肃等20多个省份100多个贫困县和贫困乡,先后进行爱心探访、互动课程、爱心晚会、各地路演募集善款等一系列任务。截至2019年,行动共募集善款7828万余元,捐建“音乐之声儿童快乐家园”18所,累计资助贫困地区儿童56120名。
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白衣执甲战“疫” 守护万家安宁
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女职工282名,分别承担着流调、采样、检验检测、消毒技术指导以及密接排查等任务。
她们是传染病防控专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谋。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们与国家、省级专家队伍共同研判疫情形势,开展流调工作,追溯传播来源,判定密切接触者,划定风险管控场所。
她们是疾控工作人员,为百姓健康不懈努力。与时间赛跑,采集标本、转运病例标本、疫苗接种……
她们是防疫一线人员,用行动践行使命担当。暂别家中年长的老人、年幼的孩子,义无反顾投入工作。
她们白衣执甲,坚守最危险的阵地,义无反顾;她们舍小家为大家,日夜守护万家安宁;她们用行动践行使命担当,用大爱谱写抗疫赞歌。
截至目前,她们已完成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集中医学观察人员、食品及外环境等核酸检测二十余万人次、十余万样品检测任务。中心被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巾帼文明岗”“黑龙江省三八红旗集体”。
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
用爱为青少年引路护航
她们始终秉承“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理念,用正能量激励青少年崇德向善、尊法守法,她们就是天津市河北区检察院未检科的女检察官们。
2018年,该院选派过硬素质检察官,引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力量,打造“阳光·冰凌”工作室新型团队。面对受侵害后产生创伤应激反应的未成年人,她们多方研究、综合分析,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对涉罪未成年人,工作室积极开展教育矫治,组织他们参与志愿活动,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感;为促成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结合教育对象的意愿,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建立热爱劳动的品质,用管理制度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
“未检阳光”微信平台、“小北”智能机器人……她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普法宣教的有效性。检察官赵刘佳在重大节日节点走进校园、社区和家庭,和青少年畅谈理想信念,组织参观“红色检魂”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在她们的努力下,3万余名未成年人接受犯罪预防及侵害防范教育,2020年辖区青少年犯罪人数比2018年降低62.41%。
本版文字整理:罗文胜 田梦迪 甘贝妮 何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