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新阅读 PDF版下载

版面: 新阅读

女性小说性别形式研究的新收获

——评《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女性小说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研究》


    孙桂荣

    性别形式研究是从文学作品的叙述人、视角、人称、结构、引语、修辞等文本要素出发,探究女性小说的社会性别意涵。既是叙事学层面的女性文学研究,也是性别立场的叙事学研究。《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女性小说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研究》一书对女性小说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叙事形式诸要素的发生、发展、流变过程中所体现的社会性别蕴含,进行了深入分析。

    ■ 张文娟

    性别形式研究是从文学作品的叙事形式要素中挖掘其社会性别意涵,与性别政治的内容研究相比,还是一个相对边缘的存在。后者是从女性人物形象塑造、情节架构、主题意旨等层面探求颠覆、反抗男权文化的研究思路,已为学界广泛熟知,是女性文学研究的主流方法。性别形式研究则是从叙述人、视角、人称、结构、引语、修辞等文本要素出发,探究女性小说的社会性别意涵。

    性别形式研究可以说既是叙事学层面的女性文学研究,也是性别立场的叙事学研究。在中国学界,相对于有着深厚积淀的社会历史批评、意识形态研究,叙事学研究尚嫌单薄,现代叙事学的理论资源也以西方话语为多,因此,将叙事学研究与女性文学研究相结合的性别形式研究(有时被简称为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亦往往处于被关注不多的边缘境地,或被认为是异域性、西方化的误读境地。所幸的是,也有学者正在进行正本清源、深入扎实的性别形式研究尝试,孙桂荣教授出版的新著《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女性小说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22年)就是这样一种研究实践。

    该书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项成果,由绪论和十二个章节构成。其以40万字的篇幅,对女性小说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叙事形式诸要素的发生、发展、流变过程中所体现的社会性别蕴含,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本书内容包含叙事形式视角下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资源,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文学从内容到形式的社会性别研究理路变迁,叙述视角、人称、引语、结构、修辞等女性小说形式要素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的性别话语表达,从个人型叙事到集体型叙事、从碎片性结构到碎片性微文本、从“她写作”到“她阅读”的文本方式流转,等等。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的结合是该书的一个突出之处,其共同拓展、深化了目前尚嫌薄弱的性别形式研究。

    理论上,这本书对中国与西方学术场中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资源进行了扎实的对比分析,指出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性别形式研究理论有着对传统叙事学的“语境化和性别化”、对传统女性文学批评的“形式化”的双重特质,但是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存在激进与绝对之处,其理论资源以针对英语文学语法、句法、修辞的性别形式分析为主,对中国文本来说存在时代语境与语言语境的本土化困境与尴尬。因此,该书提出了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中国化”建构命题,并以坚实的文本实践为这种“中国化”学理建构提供了丰富的分析支撑。

    文本分析实践上,该书囊括了女性小说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叙事形式研究的诸多学理命题,像叙事形式层面上,20世纪80年代女性小说的发生;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再到21世纪,女性小说叙事形式的微妙变化与调整;新媒体语境下新的叙事形态的生成及其社会性别原因;叙事形式与读者接受及其性别建构间的关系,等等。

    该书研究对象包括女性小说40年来的叙述视角、人物引语、自传体叙事、话语权威、集体型叙事、碎片性叙事、“女性向”叙事等,可以说涵盖了中国新时期以来女性小说叙事形式研究的方方面面。

    该书通过明确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深度介入,打破既往女性小说研究感性化、浮泛化、零散化弊端,强化叙事形式之性别研究的理论深度;通过严格遴选叙事学意义上有价值的代表性文本或文化现象,将人称、视角、距离、修辞、受众等叙事学语词对象化为具体可感的文本分析对象,提升女性小说研究中叙事学分析的比重;通过对社会性别视角下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女性小说叙事形式的系统性、条理性、整体性分析,打破传统上女性文学研究中性别政治的内容研究占主导的格局,并以叙事与性别建构的互动研究体现介入社会现实的研究力度。

    本书一些观点能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像不存在普遍性的女性/男性写作,文本形式对渗透社会性别认知起决定作用,读者通过阅读叙事作品建构社会性别观念;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研究的目标,是研究性别如何通过叙事过程或接受过程产生出来,而不是先于这个过程的性别;集体型叙事、碎片性叙事、“女性向”叙事等既往女性小说研究中较少关注的叙事形式,有着鲜明的性别意蕴,并经历了一定历时性发展过程,私人化写作落潮之后的新世纪女性小说同样有着鲜明的性别形式特征;要打破传统上女性小说研究中性别政治的内容研究占主导的格局,并以叙事与性别建构的互动研究体现介入社会现实的研究力度与深度;等等。

    孙桂荣教授在女性文学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研究成果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等。本书的出版是她在女性小说叙事形式研究上的一次重要收获。

    (作者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