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时讯 PDF版下载

版面: 时讯

江苏溧阳以人为核心探路县域新型城镇化

全面发展诠释动人山水城乡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 胡萍

    沿着溧阳彩虹一号公路的365公里风景线畅行,既有南山竹海、天目湖等5A级旅游景区的旖旎风光,也有特色田园乡村万亩荷塘的清丽脱俗;既有山水相依的历史古迹,也有乡野人家的致富佳话,难怪诗仙李白在此写下“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的千古诗句,如今的溧阳则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了苏杭,美在溧阳”来诠释这方动人的山水城乡。2021年,溧阳位居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26位,城镇化率由2016年的60%提高到64.09%。以县城为载体,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被国家发改委作为典型经验推广。

    乡村振兴 美在庭院

    走进溧阳市溧城街道八字桥村,这里推窗闻鸟鸣,开门见山水,户户成景,步步成诗,“特别是我们八字桥下辖最大的自然村礼诗圩村,村庄四面环水,村内水系、田园交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八字桥村党支部书记周华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这两年,村里以农旅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每天都会有各地游客前来体验乡野情趣,欣赏“礼诗荷韵”,尤其现在夏季,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单日最高人流量能达到2万人次。

    礼诗圩村,一边可以欣赏荷塘美景,一边还可以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土菜。在礼诗圩2号“共享农家厨房”,游客买菜烧饭,可以自己下厨,也可以请阿姨代劳,只需用微信关注公众号选好日期下单完成预定即可,十分方便。帮忙的农家阿姨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有这个副业,还能多挣一份钱,每周都能接上一桌,每个月能赚个千把块。”

    共享经济不仅盘活了农家厨房,也给农家菜园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村里规划的一期20亩“共享菜园”内,游客可以自己来种植体验乡村乐趣,也可以请村民帮忙种植,丰收的成果还可以包送到点,目前,这座以休闲体验为主的“共享菜园”可为全村带来年收益约40万元。

    乡村振兴,不仅富了村民口袋,更美了农家庭院。苏悠花园的主人周科娟2016年创业,从事花卉种植销售,如今,是远近闻名的“花仙子”。周科娟说:“自从市妇联开展‘吾美吾家,百村靓丽’行动后,咱们村里就掀起了争创美丽庭院的热潮,邻居街坊都喜欢到我家来取养花经,我也乐于和大家分享养花心得,这里也成了妇女微家,全村人都奔着美丽庭院的目标去,村里就美成了大花园。”

    “五堂一站” 美在日常

    刚过上午10∶30,溧城街道老街坊惠老服务中心如意食堂,三三两两的老人已经结伴而来。如意食堂的负责人房一萍告诉记者:“2016年,我们在这里开设针对60岁以上老人的助餐服务,平均每天都有50多位老人前来就餐,每餐6元,政府补贴2元,老人们都感觉既方便卫生,又省心开心。”

    随着县域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要求。

    为积极回应群众的新期盼与新需求,溧阳市扎实推进“五堂一站”微民生工程,旨在为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建设“百姓议事堂”“如意小食堂”“文化小礼堂”“幼童小学堂”“道德讲堂”“心愿树爱心工作站”,重点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关怀关爱,切实解决百姓关心的各类民生问题。

    以“情感慈善”创新理念而成立的“心愿树爱心工作站”搭建起爱心超市、作坊、服装店、食堂、书画室等五大平台,为当地困难群体提供量身定制的救助服务,“心愿树爱心工作站”站长陈萍说:“我们打造的‘大年初一走亲戚’‘爱心承诺书’‘爱心生日档案’‘爱心年夜饭’四大志愿服务品牌,常年为困难群众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帮扶。”

    心理按摩 美在心中

    “姜老师,你是婚姻家庭咨询专家,请你帮帮我,实在受不了啦!”一天夜里,溧阳市雨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姜玉兰接到了一通求助电话,一位女士向她诉说在婚内遭遇的冷暴力。

    “得知这位女士的痛苦后,由于疫情管控的需要,我们中心的婚姻家庭咨询辅导是用线上会议的方式进行的。”姜玉兰说,我们团队通过6次专业渐进访谈,并结合相关治疗训练技术,促使双方当事人学会尊重、真诚和共情的能力,明白婚姻是一种合作的生活模式(爱、友谊、责任),最后为他们制定了一个共同的婚姻目标,“多陪伴、讲互助、共抚育、同成长,双方还签订了‘0家暴,共抚育’协议。”

    姜玉兰介绍,在溧阳市妇联和市民政局的指导下,雨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项目化的形式入驻溧阳市婚姻登记中心已有三年,中心通过新婚辅导、婚姻家庭成长系列课堂、家庭家风家教指导、婚姻家庭矛盾调解、心理危机干预、婚姻关系调适指导、家庭教育指导、父母成长训练营、个案或家庭咨询访谈等多种形式、多途径、多元化开展婚俗文化新“婚”尚志愿者倡导行动。“我们联合市公益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各联盟单位共接待来访个案11175例,其中婚姻家庭矛盾调解4605例,参与婚姻家庭心理危机干预25例,社区倡导活动22次,工作人员能力提升培训5次。”姜玉兰自豪于和众多社会工作者一起为溧阳的软环境建设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目前,溧阳市已形成多部门合作“1+N”公益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以一个市级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辐射,设置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家庭教育机构等N个服务分站点,形成“15分钟城区心理健康服务圈”,被称为群众家门口的“心灵按摩室”。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