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创·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版面: 创·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带富小山村


    复活“拥军饽饽”、吸引游客采摘、开办农家乐……河北省火石营镇潘家峪村红色旅游和绿色生态游带动了产业发展——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 国海涛

    盛夏时节,青山叠翠,依偎在环山脚下的河北省丰润区火石营镇潘家峪村,格外清丽。

    村民潘丽华家的院子被浓密的葡萄树掩映,一片清凉。潘丽华和嫂子莫红一起做饽饽。她们用栗子面、紫薯面和南瓜做皮,用栗子和蜂蜜做馅儿。新蒸出来的饽饽散发着浓香,弥漫了整个小院。

    “潘家峪人自古就有用栗子面、栗子馅儿蒸饽饽的习俗。抗战时期,我奶奶把攒下的栗子做成饽饽,犒劳抗日亲人八路军。”潘丽华说.

    潘家峪村曾经是著名的冀东抗日根据地,留有许多抗战遗址。近年,丰润区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和自然资源,打造出集爱国主义教育、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大型红色综合景区,每年来此参观、度假的游客达25万多人次。

    潘丽华复活的“拥军饽饽”受到游客喜爱,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五一’‘十一’潘家峪游客最多,每天可以卖两三千个饽饽。”潘丽华喜滋滋地说,“最多的时候,一年仅卖饽饽就可以挣近七八万元。”

    除了蒸饽饽,潘丽华和丈夫还侍弄着3亩葡萄园,种了龙眼、玫瑰香、白马奶等十多个品种,供游客采摘,每年盈利2万多元。他们还在梨花沟外开办农家乐,每年盈利三四万元。

    潘家峪村盛产葡萄、梨、栗子、核桃等水果,近年,红色旅游和绿色生态游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更带富了全村村民。如今,村里光葡萄种植就有1万亩,年创收500万元,另外还有数十户村民经营农家乐和当地特色产品,年创收达200万元。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