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利
近年来,亲子阅读、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终身学习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读书就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这里所说的读书,不是狭隘的学知识、考试、升学,而是广义的因兴趣爱好而读、因习惯而读、因内在的精神需求而读。
比起其他爱好,培养读书兴趣的门槛相对较低,但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是必不可少的,父母首先爱读书、读好书、经常谈论读书的感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从阅读中获得的乐趣,孩子自然能被浓浓的家庭书香氛围感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的阅读习惯是我父亲培养起来的。小时候,除了小人书、《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外,没有太多课外书可看,父亲便每天从报纸上剪下连载的小说,等全部连载结束后,用牛皮纸做封面,把所有剪报装订在一起,再用毛笔写上小说名字,拿给我看。这些连载小说很吸引我,现在仍清楚地记得其中的内容,后来我喜欢上阅读应该与此有极大的关系。上大学后我读了一些中外名著。从中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使我身处繁华世界,虽终日步履匆匆但不会迷失自我。
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多年来,经常把自己看到的好书、好文章讲给学生听,向他们渗透坚持课外阅读的意识;有机会也与家长沟通阅读方面的感受,希望更多家长明白,语文知识包罗万象,要想实现家长对孩子学好语文、写好文章的期望,孩子学语文应三分课内、七分课外。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校共育缺一不可。家长会、开放日活动就是很好地寻求家长支持的机会。我曾多次向家长们分享父亲在阅读方面对自己的引领,分享我自己读书的感受。结合全国小学统编新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环节,示范指导家长做好亲子共读的具体方法,比如,在共读中,大人把阅读方法渗透给孩子,遇到长句子或难读的句子,大人可以先读一遍,说明在哪儿断句比较合适;孩子有疑问、有想法,可以先停下来一起讨论、交流,然后再继续读下去。
要想孩子主动将读书作为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孩子低年级阶段,家长最好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同一本书、欣赏同一篇美文,安排家庭朗读时间或演故事等活动。集体活动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尝试定期在班级内开展家庭阅读比赛,比谁读得多,谁读得好;还设立班级语文读书微信群,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阅读视频的平台,吸引大家发送、观看、点评等。
孩子们的自尊心比较强,如果老师能营造一个读课外书的小环境,孩子们就容易比着读,谁也不甘落后;再辅以父母陪伴亲子阅读,无异于趁热打铁,孩子的阅读状况很快能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家长在朋友圈里说,由于她和宝贝一起看书,看得太入神,连饭都忘记煮了。直到感觉肚子饿了的时候,母子俩才哈哈大笑,孩子幽默地说:“今天就吃书吧!”阅读带给家庭的愉悦感、幸福感由此可见一斑。
因为爱上阅读,不少学生在低年级看图写话时不乏奇思妙语:
天黑了,太阳公公和小云朵下班了,月亮阿姨带着星星上班了。他们用蛋壳做了一张小小的床,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季节。池塘里的荷花开了,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风儿吹过,她们就翩翩起舞。那碧绿的荷叶,就是她们的绿裙子……
在教学生涯中我发现,大凡长大后文理兼修、学习轻松、日后在各个领域有所成就的学生,大都在小学阶段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课外书有浓厚的兴趣。或许,正是广泛的阅读,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领略更美妙的思想,心灵被浸润、滋养,有勇气和信心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吧。
(作者系连云港市开发区中云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