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高越 发自北京 7月26日,北京文化论坛“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文艺精品创作与传播”“文化交流与合作”四个分论坛在北京饭店举办。中外文化领域的政府和文化机构代表通过嘉宾发言和圆桌对话,展开观点分享和成果交流。
在“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分论坛中,与会嘉宾围绕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等话题开展讨论。
“由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构成的首都文化,积淀为北京历史文化的核心要素,成为推动新时代全国传播文化中心建设的广阔舞台。”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良在会上说。
“此次论坛既有历史的深度和厚度,又有面向未来的创新性和长远性,这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有着很好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张宝秀说。
如何让历史文物活起来?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分论坛”中,嘉宾们以“创新·赋能·发展”为主题,围绕数字时代的技术与文化、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网络文化建设与科技伦理构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科技创新赋能文化产业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交流,畅谈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
同时,由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联合组织编撰的《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也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分论坛”发布,盘点了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重要进展和特色亮点,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了解北京文化产业较为全面、权威的重要窗口。
《白皮书》强调,北京文化产业发展要强化科技赋能,提升产业韧性与引领力,促进文化科技型企业实现量质齐升,深入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在全市核心数字文化企业中,“互联网+文化”领域共实现营业收入10012.2亿元,占全市核心数字文化企业营收的比重达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