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每天早上醒来后先打开手机查看微信群“巾帼领头雁淬炼群”的消息,这是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晓梅的一个习惯。
“群里都是我们的基层妇联人,她们在群里分享各村、社区开展的妇联工作成果。”王晓梅说,她一定会在当天回复群里的问题,也从不吝于赞美,“基层妇联工作琐碎繁重,她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肯定,来提升她们作为妇联人的那份自豪感,为今后带出更多‘领头雁’攒足劲儿。”
群团改革后,妇联队伍迅速扩充,妇联组织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凝聚基层妇女力量、回应基层群众需求?这是蓬莱区妇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蓬莱区妇联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工作品牌和工作方法,不断擦亮‘五彩执委进基层 凝聚人心跟党走’工作品牌。”王晓梅介绍,如今在蓬莱,这支“五彩执委”队伍已有3600多位妇联执委,她们以“百姓有呼 巾帼有应”主题活动为载体,组织“百场宣讲”、建强“千人队伍”、办好“万家实事”,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以实际行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破题:淬炼百名“领头雁”凝聚众人心
近年来,蓬莱区在506个村(社区)妇联成功换届后,妇联由一人“独唱”变为一个妇联执委班子的“大合唱”,解决了妇联组织“倒金字塔”问题。为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组织的力量,蓬莱区还实施了“执委网格化包帮促”活动,探索在妇女生活的最小单元建妇女微家,在基层构建起多层面、立体化的妇联组织体系,实现了妇联组织的全区域覆盖。
“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不少新妇联人对妇联的工作还不够了解,许多工作实际操作有难度。”为此,王晓梅带头走上“讲台”,为130多个村居社区的妇联主席进行“首批巾帼领头雁淬炼培训”。“培训就一个目的,为来自最基层的妇联干部们讲明白三件事:妇联是什么?妇联干什么?妇联怎么干?”
随后,蓬莱区妇联以“三级执委培训”推动“头雁”加快成长,联合区委组织部面向全区3600多位妇联执委分批次开展“头脑风暴”。以每期“百名妇联主席”走进区级党校,年内“千名妇联执委”走进乡镇党校,网格化包帮促“万名妇女”走进“小板凳”课堂为任务目标,以百、千、万接连带动的形式将全区妇联执委和妇女代表普惠性轮训一遍,实现全员履新起航。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榜样带动“鸿雁”成才的力量,联合多部门开展寻找“最美仙境巾帼红”、推荐“巾帼红创新创业导师”等活动,涌现出各级巾帼典型近千个。
“更重要的是,要想激发‘群雁’活力,就要通过创新性的工作,让她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特长,在为民办实事中感受到妇联工作带来的成就感。”王晓梅介绍,为此,蓬莱区妇联在开展“百姓有呼 巾帼有应”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红黄蓝三项志愿行动,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
做实:办好万家“惠民事”响应群众呼
如今,近百名基层妇联主席成为“巾帼红·心向党”的志愿宣讲员,她们以“妇女儿童家园”“妇女之家”“妇女微家”为阵地,开设了“小板凳”课堂,面向群众开展思想引领、政策宣讲、传统文化推广等活动,变妇女群众话家常的场所为学思想、讲政策的身边课堂,以妇女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据统计,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种线上线下宣讲40余场,惠及群众7.3万余人次。
“红色执委通过开展‘巾帼红·心向党’志愿宣讲活动,来回应群众昂扬奋进之呼。”王晓梅说。
为了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增收,蓬莱区妇联打造“自强不息 奉献博爱 共沐暖阳”志愿服务项目,将困难群众按照有无劳动能力进行细分,橙色执委聚焦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输血”帮扶,金色执委聚焦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造血”帮扶。
据介绍,橙色执委引领的“巾帼送暖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开展“输血”帮扶,精准发力扶困救弱,每年约有近1000名志愿者参与“呵护春蕾共成长”“关爱母亲行动”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近5年来共捐助爱心物资130多万元,共有贫弱妇女儿童老人2600多人次受益。
聚焦“造血”帮扶对象,金色执委则创建了“巾帼木兰创业就业联盟”志愿服务团,由挖掘来的民间“花饽饽”制作高手和网络直播专业的老师组成,引领她们发扬新时代木兰精神,运用手中的技术、资源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实现创业致富梦。截至目前,先后有300多名妇女学会开启花饽饽网络直播卖货,80多名妇女实现年增收突破10万元。
此外,蓬莱区妇联还探索开展了“蓝盾助手守护家园服务民生”志愿服务项目,由蓝色和绿色执委认领,聚焦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妇联执委的带动引领作用,在乡村治理、疫情防控、家庭教育、心理疏导等方面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将民生实事不断做实。
王晓梅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下一步,蓬莱区妇联还将继续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深入基层调研,以百姓需求为导向,由过去的“妇联送百姓接”变为“百姓点妇联应”,通过“点单式”志愿服务方式,让民生实事进万家,让群众得到更专业、更精准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