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阿丽
外婆所在村里的那座石桥位于村东头,是村民们通往镇里的必经之桥。这座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老石桥,桥面由4块花岗岩拼接而成,每块约3米长,半米宽,没有桥栏,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地迎来送往,见证着村庄的时代变迁。
小时候,每到寒暑假,妈妈都会带着我们兄妹仨浩浩荡荡回娘家。外公外婆不在了,舅舅、姨妈家便是妈妈的娘家。远远瞧见石桥,我们就变得异常兴奋,我们知道走过桥那头的小巷便是姨妈家,再拐过弯就是舅舅家。
妈妈返家后,我们便留在舅舅家或是姨妈家度过寒暑假,石桥也便成了我们的乐园。有时,我们趴在桥板上,双手放在嘴边呈喇叭状,对着桥缝隙大喊大叫,此时,我仿佛听到了石桥远古的回声;有时,我们站在桥上往河里掷石子,空中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碧清的河水溅起涟漪阵阵。
清晨,我们赶着羊群,走过石桥,去田边放牧;傍晚,我们坐在石桥边上,等待长河落日圆的夕照时光。夏天,顽皮而又胆大的孩子从石桥上往水里跳,一个接着一个如下饺子般闹腾;冬天,下雪了,我们更是急不可耐,不约而同聚集在石桥上,滚雪球,堆雪人……石桥承载着我太多的童年欢乐。
最近,回乡探望舅舅、姨妈,发现村里变化可真大,柏油马路穿村而过,二层小楼鳞次栉比,村部旁边的“幸福小广场”几个字分外引人注目,村里绿树掩映、蔬果飘香,多年不回村的我险些迷了路。问过老乡,远远地看到熟悉的石桥泊在那里,这应该是村里唯一不变的建筑,它默默注视着村庄,又似一位母亲伫立村头,静静等候游子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