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女界 PDF版下载

版面: 女界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

深挖红色资源,续写新时代“半条被子”故事


    沙洲“巾帼创业一条街”。  邵伟/摄

    □ 邵伟

    清晨6点起床,8点前就已经从镇上买回了自家土菜馆一天所需的菜,然后在8点30分前赶到村保安室……一番忙碌之后,朱小红便正式开始了他一天的安保工作。

    朱小红所在的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1968年出生的朱小红正是“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

    时光荏苒,悠悠八十载!发生在80多年前的那段往事一直流传至今,感动着无数人,并被当地人津津乐道。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故事的发生地沙洲村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让人民翻身得解放、过上好生活。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

    两年过去了,总书记惦记的朱小红一家和整个沙洲村都早已过上了“幸福日子”。

    “如今,沙洲的游客一天比一天多。我家的土菜馆生意每天都很火爆,家庭年收入提高到了30多万元。”朱小红说,“我要感恩,感恩过去3位女红军给了奶奶半条被子,感恩现在共产党给了我们幸福日子。”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发展红色旅游

    “欢迎光临,沙洲土菜馆!”

    中午时分,朱小红家的土菜馆一下子热闹起来,后厨早已是一片繁忙景象。不一会儿工夫,楼上楼下挤满了4大桌客人。

    采访中,朱小红的电话不时响起,来电的内容大多是订餐业务。

    土菜馆的生意红火,除了朱小红的妻子朱陆英负责打理外,还请了几名村民帮忙。去年最忙的时候,店里请来21个人帮忙,两个灶全开,朱小红也要承担炒菜任务。

    可回想起几年前,“30多万元”的年收入却是朱小红做梦都不敢想的。

    那时,朱小红一家种了10多亩地,但一年下来只能剩下不到6000元。父亲驼背加上年纪大干不了体力活,母亲长期瘫痪在床,每年要花不少的医药费,两个孩子还要上学,朱小红一家生活拮据,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朱家人的生活慢慢有了改善。

    而彻底改变朱家人命运的是这几年。自“半条被子”的故事火遍全国,沙洲村被全国人民知晓后,汝城县委、县政府充分挖掘汝城红色历史文化内涵,启动了以“半条被子”故事为主题,以沙洲村为核心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重点打造沙洲核心景区、田园综合体两个组团,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体验红色旅游。

    这时,朱小红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决定开办农家乐。

    厨艺不好,怎么办?正巧,汝城县妇联、县人社局等部门联合与村支“两委”以及驻村帮扶队在村里开展技能培训,朱小红夫妇俩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厨师培训,学到了一手好菜。

    随后,沙洲首个土菜馆在朱小红家正式开门迎客。2020年后,沙洲迅速成为热门的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络绎不绝,朱小红的土菜馆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虽然土菜馆挣钱了,但朱小红依然坚守着每月只有2000多元工资的保安工作。朱小红说,他要守护好沙洲村,“作为徐解秀的后人,守护好这里的一砖一瓦,是我的责任。”

    朱小红家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而在沙洲村“旅游+扶贫”模式下,受益的并非只有朱小红一家。

    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沙洲采取“旅游+扶贫”“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优水果种植,通过开展农家乐厨师、乡村旅游等“人人有技能”培训,发展民宿、餐馆、商店48家,增设民俗摊位135个,400多名百姓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打造“巾帼一条街” 吸引“她们”回乡创业 

    古朴的红色村庄,“半条被子”雕塑巍然屹立在村中央的民俗广场。83岁的黄慈菊老人每天都会到广场散散步。两年前,正是在这里,她见到了总书记。虽然年事已高,但耳聪目明的她依然记得总书记说的那句,“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这位有着60多年党龄、曾任职村妇女主任32年的老人亲眼见证了沙洲的巨变,“沙洲越来越好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幸福了”。

    红色旅游催生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从民俗广场到“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老人旧居的必经之路,逐渐演变成“巾帼创业一条街”。约400米长的石板老街,30多家店铺,80%为女性创业者。她们致力于乡村振兴,带领当地村民共同致富,既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又促进了汝城全县、郴州全市的农副产品销售,同时还吸引了更多的年轻女性返乡创业。

    现在正值柰李、水晶梨等水果的销售旺季,“90后”女店主黄青正忙着分装、打包和发货,大批的水果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昨天网上销了300多件”。

    曾在广东电子厂打工多年的黄青,如今在“巾帼创业一条街”经营着一家食品店,平时除了销售“辣味”食品,还帮着乡亲们卖农副产品和水果。她粗略一算,一年下来也有十几万元的收入。

    同为“90后”的朱晓英是一名清秀的潮汕姑娘。2014年,她从沿海城市嫁到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在沙洲曾经历一段漫长的适应过程。沙洲红色旅游日渐红火,她便回村开起了特产店、文旅店、奶茶店等4家店。4家店忙不过来,她索性叫上娘家的哥哥、妹妹和老乡一起过来,共同发展。朱小英说:“看到沙洲充满希望,自己也彻底把心定下来,把根扎在这里。”

    牢记殷殷嘱托 建设美丽新沙洲

    “总书记强调,要把村为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完善充实服务事项,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沙洲村党支部书记朱向群忘不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村服务中心考察时的嘱托。

    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过去两年来,沙洲村服务中心以“精准性和实效性”为目标,以“便民、高效、100%的满意度”为宗旨,开展“一站式”办卡服务,并创新实行马上办、网上办、预约办、指导办、上门代办的“五办”服务模式,基本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群众满意率实现100%。

    “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朱向群介绍,村服务中心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从原来的32项增加到了现在的36项,“贴心为民,努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现在,沙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沙洲村全体党员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党员群众同心协力,大力弘扬革命精神,用滚石上山的劲头,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干出了一个新沙洲。

    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万元,比2014年增加了1.27万元,其中村民的旅游收入7380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3%。2021年,村集体收入70.5万元。

    如今,沙洲村的百姓对总书记、对党的感情越来越深,对总书记充满感恩。“我们每一名干部群众都是‘半条被子’故事的讲述者、代言人,因为我们受到‘半条被子’的恩惠。”朱向群动情地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沙洲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党员群众誓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把沙洲建设得更好。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