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时讯 PDF版下载

版面: 时讯

云南文山实现“少年儿童之家”全覆盖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周玉林/文芙萱 发自文山 “在这里我可以和很多小伙伴一起玩耍,可以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老师还给我们讲如何防溺水等安全方面的知识,告诉我们不能单独去河边玩耍,很危险。”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新平街道大沟绞社区的温昌敏小朋友说。

    针对暑假儿童无人看管、留守儿童关怀缺位、防溺水安全隐患等问题,文山州积极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儿童的关爱服务模式,全州在原“儿童之家”的基础上,提升打造“少年儿童之家”建设,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共同关爱、形成合力”的方式,织密关爱少年儿童“安全网”,旨在为孩子营造健康快乐、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

    “我们遵循‘家长自愿、学生自愿’的原则,全州上下统筹各类资源,创新教育方式,在行政村或村小组设立能为孩子提供娱乐、教育、卫生和社会心理支持一体化服务的‘少年儿童之家’。”文山州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琼介绍,基层党员干部、妇联干部、“五老”人员、片区教师、驻村工作队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村振兴挂联干部、返乡大学生、合作社社员及社会爱心人士等都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中来,成为兼职辅导员,以思政教育、科普宣传、文体活动、作业辅导和劳动实践等为主题,开展了安全第一课、感恩每日行、思政小课堂、科普小达人、法治小故事、作业帮帮帮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并形成了“一对一”“一对多”“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成人护儿童”等结对关爱机制,对无成年人看护的留守儿童,在衣食住行、卫生健康、安全管护等方面做到了防护无死角、关爱全覆盖。

    文山市新平街道中心小学党总支青年委员刘娟说:“能参与到‘少年儿童之家’中来我觉得很有意义,这里的课程设置丰富有趣,孩子们能在游戏和活动中学到安全健康知识,更能在陪伴和关爱中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暑假。”

    “少年儿童之家”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深入挖掘各地传统文化特色,每一个“少年儿童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项目和活动。广南县“少年儿童之家”开设书法、绘画等课堂,还聘请了老党员和非遗传承人来给孩子们传授苗族芦笙舞和刺绣技艺;砚山县“少年儿童之家”开设安全教育、防溺水安全、红色教育等,帮助孩子们提升安全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麻栗坡县“少年儿童之家”开设“老山精神”讲习所,学习“红色品质”、发扬“红色精神”,让信仰之火熊熊不熄,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马关县“少年儿童之家”采取视频连线的方式,搭建留守儿童与异地父母的沟通平台,实现隔空亲情交流,密切亲子关系……

    除此之外,当地还结合少数民族特色和教育资源优势,组织民乐文化、农耕文化、国学文化、廉政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及课堂,实现了“一家一品牌、一村一亮点”,为留守、特殊家庭儿童营造了一个个“温暖的家”,用“家”来守护孩子的安全,用“爱”来陪伴孩子的成长。

    截至目前,文山全州已建成“少年儿童之家”2318个,惠及28万名少年儿童,实现了行政村(社区)全覆盖。“随着不同年级学生假期的先后到来,‘少年儿童之家’开设点还将陆续增多。”杨琼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