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娜
“尽管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8.2岁,但健康预期寿命只有68岁多,这意味着中国人带病生存时间将近10年。因此我国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还有待提升。”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建业,在2022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期间这样呼吁。
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但也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其中约75%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43%有多病共存(两种及以上)。此外,老年人罹患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球菌肺炎、带状疱疹等)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在7月25日至7月31日的2022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上,多位老年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等领域专家共话“促进老年健康、预防先行、主动健康管理”等话题,以提升老年人对常见慢性病和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认知,助力老年人主动做好健康管理。
树立“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观念,调动老年人对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的主动意识
王建业表示,长寿不应只是自然年龄的长寿,更要保证生命生活的质量,要有尊严的健康长寿。“在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长寿国家,如法国、日本平均预期寿命是84岁左右,健康预期寿命也能达到80岁以上。我们现在的差距还非常大,需要在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的同时,调动老年人对于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的主动意识。这是全社会都需要关注的,要在全生命周期贯彻‘健康老龄化’策略。”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据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新增老年人5380万,是‘十三五’时期的1.5倍,总数也将超过3亿,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吴玉韶指出,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老年人刚退休没多久,他们有更强烈愿望去完成人生目标甚至为社会贡献力量,这就需要健康的体魄和生活状态作为基础。”
吴玉韶表示,现在大多数老年人都是想健康不知如何健康,2021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5.4%,也就是100个人仅有25个人掌握了基本健康知识和技能,但老年群体的健康素养水平只是国民平均健康素养的一半左右。《“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要提高老年人的主动健康能力,“这就要树立‘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观念,把健康关口从关注高龄老年人、失能失智老年人前移到低龄老年人。老年人还要有独立的自强观和主动参与的观念,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的主动参与和健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越去参与社会经济发展、越去活跃在社区的老年人,其健康状态反而越好。”吴玉韶强调。
警惕慢性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叠加,老年人需加强营养、做好健康管理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系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刘晓红表示:“慢性病是不可治愈的,避免慢性病急性加重、保持稳定就好。而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对抗感染能力也下降,罹患感染性疾病风险就随之增加,例如流感、肺炎、带状疱疹、脑膜炎等。”
刘晓红还指出,老年人应警惕多种疾病的叠加风险,以预防为先。“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消化道的吸收、咀嚼、消化功能会下降,老年人发生营养不良风险会增加,营养不良和慢性病也关系密切。”刘晓红解释,因为老年人患慢性病时会增加营养消耗,比如说炎症性疾病、急性疾病,恢复期需要增加营养量特别是蛋白质;有些跟消化系统相关的慢性病会带来消化吸收不良。总之,衰老和疾病重叠,会加重老年人的营养不良;而患有慢性病和营养不良的老年人免疫力会下降,罹患感染性疾病的机会也会增加,容易带来慢性病急性加重及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结局。
慢性病不是接种疫苗的禁忌证,老年人应积极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性疾病
“流感、肺炎球菌肺炎和带状疱疹是老年人常见的可带来不良结局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这三种疾病都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刘晓红提醒。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也认为,疫苗作为提升特异性免疫力的重要手段,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式。他建议老年人在管理好自身慢性病的同时,要积极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以预防这些常见感染性疾病。
流感不是“大号感冒”。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一些老年人、婴幼儿和慢性病患者在感染流感后极易并发肺炎。还有研究表明,在流感高峰期,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8%,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7%,缺血性卒中死亡风险增加17%,新冠合并流感死亡率是单独新冠感染死亡率的2.27倍。我国一项研究则显示,接种流感疫苗后,因心血管疾病住院老人院内死亡率降低15%,再住院风险降低19%;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的老人,院内死亡风险降低34%。
肺炎多发生于老年人、婴幼儿和慢性病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多数由肺炎链球菌所致,多发生于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如慢性心、肺和肾脏疾病以及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全世界每年大概有160万人死于肺炎球菌性肺炎,建议婴幼儿和老年人应主动打肺炎球菌疫苗。
50岁后带状疱疹发病率显著上升。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50岁后发病率显著上升,九成发病是由于免疫力下降使体内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复活,近1/3带状疱疹患者留有神经痛后遗症。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越容易患带状疱疹且病情也更严重,如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发病风险增加24%,慢阻肺患者带状疱疹发病风险增加41%,心血管疾病患者带状疱疹发病风险增加34%。因此,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慢性疾病者,最好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但生活中也有很多老年人担心自身慢性病与接种疫苗有所冲突,对此,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医师葛彩英表示:“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通过预防感染帮助缓解老年人伴发的慢性病进展,同时降低多种慢性病相关的住院或死亡风险以及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我国有慢性病患者接种疫苗的指南及共识,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多个学术组织也对此提出了明确建议。”国家卫健委早在2019年发布的《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中就明确建议,老年人应定期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流感流行季前在医生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
北京市卫健委健康科普专家、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白云骅也指出,慢性病并不是接种疫苗的禁忌证。其实,患有慢性病实际影响的是接种疫苗的时机。比如老年人有高血压,可以等用药后血压平稳了再进行接种;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非常高,可以等血糖平稳了再去接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是如此。所以,患有慢性病本身并不影响接种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要看慢性病是不是处于平稳状态,再决定应何时接种疫苗。
葛彩英建议,为了更好管理自己的健康,老年人可以在家附近的社区医疗机构签订家庭医生服务,享受“一医一户一家庭” 的主动管理模式。签约家庭医生后,可得到个体化治疗方案、每季度的面对面回访、健康教育等综合健康医疗服务。
冯子健也呼吁,“‘健康中国’政策下,多方正在行动助力提升老年人主动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能力,老年人也要树立‘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做到综合管理、主动预防,为未来‘银发’生活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