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吴思思 陈爱平 周闻韬
随着暑期到来,作为当下年轻人的社交新宠,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娱乐休闲消费趋火。与此同时,消防安全、服务质量等问题也不断引发关注。
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强化密室逃脱、剧本杀等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的监管,让人拍手叫好。
沉浸式、实景式娱乐消费不良后果不断出现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包含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形态的沉浸式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全国已有3万家左右,其中实景娱乐经营场所5000家左右,且已经发展出完善的产业IP,市场规模已超百亿元。
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开始不断出现消费纠纷。记者在黑猫投诉等平台搜索发现,有关密室逃脱的投诉主要集中在设施存安全风险、内容过于惊悚、消费退款难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密室会要求顾客在游玩前签署“免责声明”,其中部分店家会声明,对游玩过程中因玩家恐慌过度而造成的损失概不负责。
广西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中心反映,有关密室逃脱问题的投诉中,部分商家虽然在游戏主题下注有适宜年龄段,但在实际中遇到玩家年龄与游戏设定不符时,出于趋利动机,并未进行提醒与劝阻;而且对于一些恐怖、惊悚的主题游戏,事前风险提示告知较为简单、随意。
以剧本为核心的剧本杀,也存在部分剧本主题恐怖、内容暴力血腥等问题。一些剧本甚至把血腥恐怖当作营销卖点。
加强消防安全和未成年人保护
不断出现的消费不良后果背后,暴露出行业无序扩张带来的消防、未成年人保护问题。这些在此次五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中得到进一步明确。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指南(试行)》指出,密室逃脱类场所常见火灾风险主要包括起火风险、人员安全疏散风险和火灾蔓延扩大风险。
五部门的通知明确指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火灾风险自知、自查、自改,此外,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不得设在居民楼内、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等地。
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通知要求,剧本脚本应当设置适龄提示,并明确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活动。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未成年人喜欢玩恐怖类密室、剧本杀的比例更高,且呈现年龄越低喜爱程度越高的特征。但是,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够健全,对恐怖、暴力等刺激性的声音、画面、细节等抗压能力更弱,且对不适合、不健康产品缺乏鉴别力和自制力。
通过关键词搜索,“黄暴”曾经是部分主题密室的宣传噱头,部分商家在内容上一味追求惊险、血腥、暴力、色情,这也成为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直接风险点。
针对相关问题,通知要求严格内容管理,坚持正确导向,鼓励场所使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剧本脚本。在划出内容红线的同时,强化主体责任,要求建立内容自审制度。
监管强调“底线”思维
7月14日,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联合剧本杀、密室行业代表商家共同发起“沉浸式剧本娱乐行业规范经营倡议书”,从剧本内容正确导向、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做出行业表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和纠正产业已经出现种种乱象的前提下,相关规定在如何进行“底线管理”上下足功夫。
五部门的通知明确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依法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办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登记为“剧本娱乐活动”。经营场所地址以及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名称、作者、简介、适龄范围等信息实行告知性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