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观·环球女界 PDF版下载

版面: 观·环球女界

奥斯卡主办方首位亚裔主席

杨燕子:把中国电影带到北美洲去


    图源:杨燕子官方网站(janetyang.com)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特约撰稿 曹洪瑞

    2022年8月2日,奥斯卡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理事会宣布,66岁的华裔杨燕子当选第36任主席,成为该学院首位担任此职的亚裔。她是获得金球奖和艾美奖的资深好莱坞制片人,被《好莱坞报道》评为“好莱坞最具影响力的50位女性”之一。

    “电影在召唤我”

    杨燕子的父母均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大陆的移民,她从小在犹太人聚居的社区中长大,家中也与国内的大部分亲友失去了联络,所以年少的她不知道中国,更不会讲中文,心中也几乎没有自己是华裔美国人的意识。直到1972年首次回到中国,她才迎来了解中国的机会。

    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访华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也是在那时,国内开始鼓励在美华侨回国探亲。她跟随她的母亲登上飞往香港的飞机,“穿过摇摇晃晃的木桥进入中国大陆,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几十个亲戚”。

    这次的中国之旅给了她更多了解中国的机会。她回忆到,那次旅途中,在广州的一个酒店里,一个加拿大华人走过来对她说:“可能你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你的双重文化身份),但终有一天,你美籍华人的身份会意义非凡。尽管你现在还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未来你会努力认清自己身份的。” 虽然当时该男子的这一番话让她听得云里雾里,但确实成为一则杨燕子未来写照的预言。

    回到美国后,她在大学选择学习汉语研究专业,“我决定要在大学里学习中文,这还不够:我还想在中国生活……我在哈佛的一个老师与北京外文局有联络,当时他们刚好在聘请外国‘小专家’。我没怎么考虑就去了。”

    1980年到1981年,杨燕子在中国工作了一年半,在这期间,她不但作为“外国专家”从事出口书籍的翻译和编辑工作,还积极探索实践,参与当时国内迅速发展的知识和文化界的活动,结识了许多中国艺术家、画家、雕塑家,力求使自己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新型艺术家。她在“百人会”的采访中这样说道:“我在北京度过的那一年半,永远地改变了我的生活。我认祖归宗,回到中国,并了解这个在各方面都与美国完全不同的国家是如何蓬勃发展的。最重要的是,我逐渐结识并欣赏许多才华横溢的中国作家、艺术家和电影制作人,打开了我的眼界,看到了在美国银幕上从未出现过的中国电影与电视节目。”她在博客里写道:“萦绕的音乐,静中有动的镜头,微妙复杂的故事情节,生动的表演,我不确定哪个最让我感动,也可能这些都让我很感动……《黄土地》那部电影让我有勇气相信西方世界也会喜欢这部作品。”

    从那时起,她点燃了对电影行业的热情,她的使命就明确起来——必须把中国的电影带到北美洲去。

    她开始组织中国电影节,拎着沉重的35毫米电影胶片去领事馆。之后,开始在旧金山的一家公司做起了中国电影在北美洲的代理。她带着热爱和激情,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专业的运作,将业务不断壮大,并为其争取到中国影片在北美洲销售的独家代理权,将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吴天明导演的《没有航标的河流》等华语电影推向美国市场。她说:“电影在召唤我……(这些影片)既然能打开我的眼界,那么看到它的人就会改变对中国人的看法。如果西方人能够看到它,哇,那就会改变他们对中国的看法。”

    她不仅将中国电影推向美国,还将美国电影带入中国。环球电影制片厂的工作人员在旧金山的一家报纸上读到关于她的消息,“当时我正忙着在艺术市场、艺术博物馆宣传中国电影,带领中国代表团参加电影节,突然间,我得到了环球电影制片厂的工作邀请。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当时的她已经对电影行业非常熟悉了,“我发现,尽管中国人已经好长时间没有正式接触过美国电影公司的电影,但中国人仍然非常着迷美国电影。”经过她不断地交涉,成功将《爱情故事》《罗马假日》等经典影片引进中国。之后,她成为世界著名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在中国大陆的联络人,参与了《太阳帝国》的制作。在好莱坞和中国大陆之间不断穿梭往来,最终打开了中国大陆的市场,获得巨大成功,也让自己在好莱坞声名鹊起。

    在世界舞台上支持亚裔同胞

    在美国长大的她,几乎没有在美国银幕上看到过亚洲人的身影,即便有,也是一些转瞬即逝甚至带有贬低意味的角色。也就是这时,她开始意识到美国银幕上存在的种族偏见。

    1998年,她担任由王颖导演的、根据谭恩美畅销小说改编的《喜福会》的执行制片人。这部影片是当时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由华人演员担任主演的作品,它向西方观众介绍中国家庭间的情感纽带、文化认同等中国文化,在西方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在当时,这部电影的宣传之路却不平坦,她回忆道:“当时拍出这样一部电影似乎很荒唐。大家说,‘哦,你能不能在电影里多放一些白人啊?’”

    2007年,她与梅丽尔·斯特里普和中国明星刘烨合作,制作了影片《暗物质》,并于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的太阳舞(圣丹斯)电影节首次放映,让中国大陆艺人为世界熟知。

    杨燕子最近的项目是2020年制作的在网飞上发行的《飞奔去月球》动画长片。该影片讲述了小女孩菲菲奔月找嫦娥的故事。这部电影里充满了家庭、食物和中国文化元素,她解释道:“对我来说,让所有人都能看懂这部电影才是关键……太平洋两岸的人们有很多共同点——热爱家庭、热爱美食和追逐梦想”,进一步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在她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尽管已经能证明以亚洲和亚洲人为主题的故事是具有广泛的文化可行性的,但阻碍依然存在,比如,2016年喜剧演员克里斯·洛克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用一个“笑话”强化了亚洲人在好莱坞仍然是局外人的观念。

    杨燕子团结学院中的亚裔成员,积极活动,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她一直是著名精英华裔组织“百人会”委员会的成员,南加州亚洲协会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主持了美中电影高峰论坛,联合创始了“黄金屋”——一个由有影响力的亚洲文化领袖组成的、旨在提升好莱坞亚太裔的声音的非营利性团体。

    在访谈中,被问到如果有机会能和20岁的自己对话会讲什么内容?她说:“坚定而响亮地说出你认为的真理。不要惧怕,也不要觉得应该默许顺从一种‘高级’的秩序。找到自己的声音,找到自己的伙伴,找到自己的平台,用心来领导。”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