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闻 PDF版下载

版面: 家闻

让友好母婴室变得更友好


    ■ 贺成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东省广州市共建成公共场所母婴室1300多间,成为全国首个重点公共场所母婴室全覆盖的城市。据了解,为守护母婴出行,在广州市的商场、地铁、博物馆、公园、社区医院等重点场所,母婴室已经成为“标配”。(据《广州日报》)

    母婴室是丈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更是公众期待、政府重视的事。此背景之下,广州市成为全国首个重点公共场所母婴室全覆盖城市,无疑是带了个好头。不过,就广州市现有的母婴室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监管。

    2021年,广东省出台了《母婴室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这是广东省首次发布关于母婴室安全的规范性标准,同时也是国内首个从安全角度对母婴室做出的标准规范。《技术规范》在母婴室环境质量、卫生、配套用品、安全标识等的合格评定方面给出了统一标准。

    然而,从媒体报道的情形看,无论在配置方面,还是在优化方面,距离贴心又友好还有距离,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在一些人流量大的商场,只有一个母婴室,导致等不及的妈妈们,只能排排坐在小板凳上,含羞给婴儿哺喂;部分母婴室哺喂区和护理区不分隔,导致妈妈们要避免尴尬,只能自备遮挡布。甚至,除了备受关注的个人隐私问题外,还有母婴室被“霸占”的情况,即被挪用为保洁工具间。

    民生服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何况,要加以改进,也并非什么难事,甚至是举手之劳的事。比如,针对人流量大的商场,母婴室供不应求导致妈妈们含羞哺乳,需要商场根据人流量多配置一些母婴室;针对部分母婴室哺喂区和护理区不分隔的现象,需要多拉一块帘子;针对部分母婴室被“霸占”的情况,需要完善机制,强化监管。

    当然,母婴室在丈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后续的管理智慧,同时也考验着妈妈们的行为自觉。面对需要改进的母婴室,作为妈妈们要多一些自我调整。一方面,要善于使用智能手段,快速又便捷地找到适合自身的母婴室,避免人造成拥堵;另一方面,凡事多一些礼让,尤其是进入母婴室哺乳的妈妈,一定要多为在等待的妈妈着想。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