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家·家教 PDF版下载

版面: 家·家教

夫妻关系无法修复,孩子等于失去了父亲


    本期做客专家

    黄晓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结构式家庭治疗专家,累计咨询个案时长约15000小时。

    Q:

    20岁时,我与丈夫奉子成婚,儿子出生后由公公婆婆帮忙带,丈夫很少参与养育。在育儿方面,每当我与公婆有分歧而产生矛盾,丈夫总是视而不见,我十分委屈,逐渐对他有抱怨和指责的情绪,二人渐生嫌隙。

    二宝即将出生时,丈夫出轨,我愤怒之下取证揭穿了他,他因此拒绝支付生活费。这两年,丈夫申请去外省工作,几乎不回家,我既当爹又当妈独自抚养两个孩子,身心疲惫。这些年,我忍不住把对丈夫的不满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大儿子正值青春期,我们的亲子关系变得微妙,三天两头起冲突,两个儿子提起父亲面露难色,表示不想见到他。

    素英

    A:

    素英,你好!

    你在婚姻中感受不到爱,而情感缺失,以至于你将全部感情寄托在儿子身上,你与两个儿子形成了联合体,丈夫被排除在外,你的家庭正经历着“丧偶式育儿”。

    你们夫妻二人相互“成就”了这一局面,自从你们组建核心家庭以来,并没有建立良好的夫妻沟通交流模式。在迎来第一个孩子后,你们二人没有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也没有发挥好父母的功能,在遇到情绪、情感问题时,你以抱怨和指责的方式,成功地让丈夫找到理由从夫妻关系中逃离出去,寻找外面的慰藉。

    在家庭关系中,丈夫角色缺位,让儿子不能单纯做孩子,他被拉到“男人”的位置,孩子在“男人”与孩子的位置上相互切换,一方面儿子错以为妈妈爱他们胜过爱爸爸,他们要加倍心疼妈妈;另一方面儿子们也无法安心做孩子,要承担妈妈对爸爸的感情需要,当儿子无法接住妈妈的情绪时,会与妈妈起冲突,当儿子回到孩子的位置时,就会感到无比内疚,内心十分撕扯。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根据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父母应该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父母应该共同参与家庭事务,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父母的爱是孩子一生的底色,母亲的爱温暖孩子,父亲的爱给予孩子力量。男孩从父亲身上学习一定的规则,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家庭系统混乱,你们夫妻二人都有责任。为了孩子的成长,你要想办法邀请丈夫“回归家庭”,比如与丈夫见面沟通或通过微信、邮件等方式,给丈夫写一封家书,表达这些年对他的忽视,理解他的不容易,并希望他回归家庭把孩子培养好。

    当然,丈夫在异地工作,不能马上回来,你也要理解。你尝试跟丈夫商量,孩子在家的时候,以电话、视频或写信的方式向孩子表达爱,修复亲子关系。你跟孩子在一起时,多说说爸爸身上的优点,为了家庭的责任,在异地工作很辛苦。孩子们与爸爸互动时也会表达出来,丈夫慢慢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就会有回归家庭的动力,也会更多地关心、爱护儿子。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