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一涵
“鼓励、支持消费者协会等法律规定的社会组织依法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在盲盒消费中的合法权益”“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范指引涉及盲盒销售、质量、售后等多个方面,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主打“不事先告知商品型号、款式”“高随机性”的盲盒,一经问世便掀起热潮,不仅快速带动了中国潮流玩具行业发展,更将“盲盒风”吹向美妆、文具、餐饮等多个领域。然而,在各个商品领域追逐“盲盒风”的过程中,商家虚假宣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也纷纷在监管盲区中冒了头。有些盲盒不公布“隐藏款”的抽取概率,借由信息不对称诱导消费者过度消费;有些盲盒以次充好,借由包装销售方式售卖临期过期产品;有些盲盒甚至在售卖中设置空盒,性质接近网络赌博。这些侵害消费者权益、挤压其他商家生存空间的不正当行为如今正在被一步步遏制。
此次市场监管总局公开发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广泛征集意见,无疑将消灭“盲盒经济”这一监管盲区。明确规定禁止销售活体动物、食品药品盲盒,禁止向8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应将抽取规则、隐藏款抽取概率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公示,并保留结果抽取记录等规定,不仅在监管层面为执法提供了依据,更为盲盒销售划定了规则与红线。规范化“盲盒经济”不仅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将促进“盲盒经济”健康长足发展。
在市场经济活跃的今天,网络助推的一波波消费热潮纷至沓来,抓住年轻人追求刺激心理的“盲盒经济”不会是最后一个“风口”,而每一波新业态都必将暗藏着新的监管盲区。这不仅要求有关部门对新业态反应敏捷、治理有效有度,更要求消费者要有成熟的消费观念,量力而行理性消费,冷静面对消费热潮。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以“盲盒经济”为代表的一众新兴业态定能健康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