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贾莹莹
立秋过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清晨有些微凉,昨夜的一场雨使丛林深处特别湿滑,徐春梅和姐妹们一如平日一样,穿越丛林,去守护这片绿水青山。
从普通女孩到边境线上第一支女子巡护队队员,徐春梅和6个姐妹见证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2019年4月,黑龙江省东宁市林草局成立首支女子巡护队,她们都是“80后”和“90后”,年龄最小的29岁,最大的40岁,有4位是孩子妈妈。
女子巡护队队员都是林二代和林三代,父辈、祖辈都是老林业工人。她们从小生活在大山里,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巡山,习惯了严寒的天气、体力的考验,眼看着父辈们的工作从“砍木头”变为了“护森林”,她们自己也从小丫头成长为大森林的“守护者”。
对于这份工作的意义,女子巡护队队员们是在工作的一点一滴中领悟到的。巡护员白雪本是皮肤白皙的女孩子,加入女子巡护队后因常年在外行走,皮肤越来越黑。她父亲就是林区的职工,加入巡护工作后,她不仅更懂大山,也更懂父辈到底在做什么了。队长邱时说:“我们是林区的孩子,我们爱大山!生活中有许多艰辛,但是我们没有退缩,因为我们是巡护员,大山记录了我们父辈的一生,现在也记录着我们。”
东宁市尽管处于黑龙江省最南端,但冬季白天平均气温也会在零下20℃。从驻地去往大山脚下,乘车行驶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然后上山就全靠步行。在大山里行走和在平坦的马路上逛大街,有着天壤之别。山地变化多,最陡峭的地方几乎直上直下,需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
晨光熹微,她们身背定位仪、足迹测量尺、记录本、鞭炮、等随身物品准备开始一天的跋涉。巡山最怕冬夏两季。大雪漫山时,身高1.75米的巡护员徐春梅一脚踏进沟里,积雪盖到腰,中午经常吃已经凉透了的午餐包;盛夏时节,汗流浃背、蚊虫叮咬、花粉过敏都是常事。
女队员们每天穿行在山林中,要发现并解除猎人设下的猎套、陷阱,给山林中的野生动物补饲点添粮加料,有时没注意就会踩入猎套中。近年来,随着边境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强,偷猎者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要想保护好野生动物,除了胆子大、体力好,还需要掌握各种技能。
在为野生动物补饲时,她们往山上一块块搬盐砖,虽然辛苦,但看到投喂的饲料被吃光,周围还有梅花鹿、狍子的脚印和粪便时,心里就特别高兴。她们爬山坡、钻树丛,累了就席地而坐,不论刮风下雨,都能坚持完成任务,她们的表现远超大家预期,工作劲头丝毫不比男人逊色。多年来,通过现场实践和各方面的培训,女子巡护队员们体力更好了,已经能够熟练地辨认动物足迹等特征,熟练地布设远红外相机、GPS等仪器。
东宁市绥芬河国家湿地公园管护中心副主任李勇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相较于男同志而言,女同志更绵密周到。在她们的努力下,东宁林草局多次监测到东北虎、东北豹、梅花鹿等珍稀野生动物。
目前,东宁片区内天然林面积由2016年的11.08万公顷增加到2021年的11.89万公顷,栖息地环境显著改善,东北虎踪迹频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已由2017年试点之初的27只和42只分别增长至50只和60只,监测到新繁殖幼虎10只以上、幼豹7只以上。东北豹活动更加频繁,自2018至2021年记录到踪迹的有效照片数量264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