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范语晨 发自北京 8月26日下午,国新办就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有关情况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民政部在480万人次的临时救助中,对因疫遇困的群众实施临时救助147.9万人次、支出资金4.8亿元;对因灾遇困群众实施临时救助15.7万人次、支出资金1.3亿元。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介绍,作为最后一道兜底保障安全网,在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既包括民政部门负责的低保、特困、临时救助,也包括相关部门负责的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以及受灾人员救助等。其中,临时救助制度主要是针对解决城乡群众遇到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的基本生活困难,今年上半年一共实施临时救助480万人次,支出资金50亿元。对因疫遇困的群众实施临时救助147.9万人次、支出资金4.8亿元;对因灾遇困群众实施临时救助15.7万人次、支出资金1.3亿元。今年上半年低保、特困、临时救助这三项一共支出资金1260.7亿元。
针对困难群众有可能继续增加的情况,刘喜堂表示,下一步民政部重点从动态监测和综合帮扶这两个方面来强化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所谓动态监测,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更多的低收入困难群众纳入监测范围。同时还要拓展平台的功能应用,比如要加强跟教育、人社、医保、住建、卫生健康、应急、乡村振兴、总工会、残联等相关部门的数据比对,针对重病、残疾、就业、就学等情况设置预警指标,建立相应的监测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