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家·家风 PDF版下载

版面: 家·家风

河北邯郸聚焦“治”“妇”“联”“新”

引导广大家庭投身移风易俗火热实践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 田元

    “我们村里,红白喜事都有标准,家里条件再好,也不能高出我们村规民约中定好的标准。”

    “我在村里负责生育这块工作,现在我们村里生男孩生女孩一样开心,儿女都养老,没有说非生男孩不可。”

    ……

    日前,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吕营镇田寨村,村支书、妇联主席在迎接全国、省妇联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调研组座谈会上,详细介绍着本村移风易俗开展情况。

    “婚丧嫁娶须节俭,各村都有专人管,雅办简办无负担,模范……”“红白事儿,红白事儿,群众伤心又费神儿,烟酒席面高彩礼,有苦难言都有份儿……”

    在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句半、快板等接地气的节目轮番上演,富有地方特色的宣传方式受到调研组一行的充分肯定。

    长期以来,邯郸市以“四聚焦”为抓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群众和家庭投入移风易俗火热实践。

    聚焦“治”字建机制

    邯郸市积极督导各县(市、区)成立村(居)民事务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将德高望重的村(居)民纳入进来,负责管理婚丧事务,充分做到“规矩自己定、事情自己办、监督自己管”。目前,全市5379个行政村均成立了村(居)民事务理事会。肥乡区、曲周县、魏县等相继出台了《红白事操办标准》,引导村(居)民在婚丧事务中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聚焦“妇”字做文章

    邯郸市妇联领导班子带头参加了移风易俗承诺书签名,并编写《妇联干部说新风(三句半)》,让妇联干部在机关进行宣讲;还利用广场舞开跳前,人多、面广、精力集中的黄金时间,开展“舞前10分钟”移风易俗宣讲活动。目前,全市各县已举办舞前培训千余期,宣传覆盖妇女2万余人。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国际家庭日、重阳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市妇联积极组织开展“倡导新风 感恩亲情 为爱发声”“浓情邻里一家亲”“情暖‘金’生 爱满重阳”等主题活动,并选树魏县“零彩礼”家庭张路英家庭为市级“最美家庭”,引导广大家庭树立正确爱情观、家庭观。

    聚焦“联”字搭平台

    为引导广大男女青年培育自愿互爱、相容互补的正确婚恋观,抵制高价彩礼、盲目攀比之风,市妇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共同举办“喜迎二十大 相约一生情”“会聚良缘——缘定三生情·成语一线牵”等联谊活动,让男女在青年活动中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不断增进了解,联谊交友。

    聚焦“新”字拓路径

    肥乡区作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率先成立工作专班和婚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打造区、镇、村三级婚俗文化教育基地;曲周县明确全县10个乡镇党政一把手为主要责任人,要求全县342个村在移风易俗改革中“一村一策”;鸡泽县组建公益婚介中心,成立了公益红娘队伍,以“服务家庭、服务社会”为目标,搭建公益婚介平台;丛台区注重美德传承、移风易俗从娃娃抓起,积极开展“传美德、树新风、移风易俗在线上”宣传活动,均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邯郸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爱军说:“全面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广大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邯郸市妇联将协同民政、宣传等部门,引导广大家庭和妇女群众,接续做好我市移风易俗工作,推动形成社会文明新风尚。”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