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家闻 PDF版下载

版面: 家·家闻

树立新理念 开拓新格局

全面提升校外教育质量


    ■ 丛中笑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在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儿童中心发来贺信,对广大儿童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为新时代儿童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校外教育的工作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立德树人是校外教育的根本任务

    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八一学校师生座谈时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立自强。立德树人是校外教育之魂,是新时代校外教育的根基和最突出的特点,它解决了校外教育存在的价值,明确了校外教育办学的根本目的。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才能牢牢把握校外教育的发展方向,确保校外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立德”与“树人”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立德”解决的是思想、立场问题,涉及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对国家发展、对个人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树人”强调的是人才培养,包括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等。“立德”是“树人”的根本和前提,“树人”是“立德”的核心和目的。校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根本的有效途径,可以发挥优势作用。

    首先,校外教育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的方式符合立德树人的实现规律,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需要主体亲身体验和感悟,而不是概念的灌输和认知,校外教育把抽象的概念融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让儿童在可感、可动、交互作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和价值系统。

    其次,校外教育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的知行合一。目前德育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知行脱节,道理是道理、行为是行为。校外教育可以为儿童搭建认识与行动的桥梁,让儿童以认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认识。实践活动是认知和行为互动的有效载体,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再次,儿童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思想认识的内化。儿童的认识是一个外化到内化的转化过程,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是主体的参与。校外教育为儿童参与提供了丰富的机会,从活动策划、开展、评价都可以让儿童参与,儿童通过参与进行比较、选择、推论,从而做出独立判断,形成观念和主张。

    “双减”政策消除了资本对校外教育的绑架,让校外教育回归到正确的育人轨道,但是仍然有一些校外教育机构存在着只重视技能培训,不重视立德树人;只重视成绩提高,不重视素质培养;只重视学科建设,不重视德育建设。新时代的校外教育,必须坚持以德为先,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全体人员之中。

    “三人”“两用”是校外教育的新标杆、新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要求广大儿童工作者,要当好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三人”“两用”将校外教育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校外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

    “三人”突出了“人”这个主体,揭示了儿童工作的本质和特点。“引路”是方向、是航标,是要筑牢儿童的精神之基,从小立大志、有远大理想;“守护”是保障、是条件,要为儿童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守住儿童权益,打击和防止一切损害儿童权益的做法和行为;“筑梦”是动力、是引擎,要为儿童播下“立志为国做贡献”远大理想的种子,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儿童未来创造精彩人生。

    “引路”“守护”“筑梦”,三者相互支撑、密不可分,是校外教育的重点,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把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的种子从小种到儿童幼小的心灵中。加大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倡导和宣传儿童优先理念,发挥校外教育专业研究和引领作用,落实相关法律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任务要求,促进儿童友好和家庭友好建设。结合传统文化、科技、艺术、体育、劳动等方面开展兴趣小组、研学活动,组织各类俱乐部和假日活动,拓宽儿童的视野、见识,提高儿童的能力和身心素质,丰富儿童的业余生活,要加强与学校、家庭的对接,搭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当好“三人”拓宽了校外教育的内容,是新时代校外的新要求。

    “用心用情”,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明了新时代校外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精神风貌和作风。只有“用心用情”才能做好“三人”。“用心”必须心中有责任、有担当。“用情”需要“我将无我”的奉献精神和“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用心用情”不是小心思、小情调,而是尽心的责任感、深厚的感情、宽阔的胸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目前,校外教育工作还面临许多挑战,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双减”背景下校外教育的创新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身心地投入、矢志不渝地钻研。教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意味着对校外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不仅是一般的岗位职责、职业道德,而是要站在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人的高度,胸怀“国之大者”,把强儿童与强国家统一起来,要做心中有责任、眼中有儿童的新时代儿童工作者。

    (作者系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儿童教育专家)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