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指出,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中国将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支持开展全球发展倡议合作。从“发展权”角度解读全球发展倡议,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其世界意义。“倡议”是对发展中国家“发展权”关切的新阐释,是中国引领全球落实“发展权”的新实践,为落实“发展权”中性别平等目标带来新机遇。
■ 李英桃
2021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以下简称“倡议”)。一年来,“倡议”正在全球范围内稳步推进、落地落实。2022年1月,“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The Group of Friends of 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成立,标志着倡议合作机制建设迈出重要一步。2022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指出,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中国将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支持开展全球发展倡议合作。
全球发展倡议是以行动为导向的全球治理中国方案,从“发展权”角度解读“倡议”,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其世界意义。
“倡议”是对发展中国家“发展权”关切的新阐释
“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和标志,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文明的基本精神。”一般认为,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是强调公民和政治权利的“第一代人权”的标志性文件。19世纪到20世纪初,对人权的关注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第二代人权”,1919年成立的国际联盟附属机构国际劳工组织及其制定的国际劳动立法是其重要代表。二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发展中国家对于集体人权的普遍要求在国际舞台上逐步得到承认。法国法学家卡莱尔·瓦萨克((Karel Vasak)提出,集体人权即国家和民族的集体权利。“集体人权”是“第三代人权”的核心内容,包括发展权、和平权、环境权等。
1969年,阿尔及利亚正义与和平委员会的报告《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权利》中首次提出“发展权”(The right to development)的概念;1977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通过决议要求联合国将“发展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1986年,第4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发展权利宣言》规定:发展权利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由于这种权利,每个人和所有各国人民均有权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人是发展进程的主体,发展政策应使人成为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各国有义务单独地和集体地采取步骤,制订国际发展政策,以期促成充分实现发展权利等。200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2030年议程”)的制定和实施,凸显了“发展权”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意义。
2021年9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多重危机叠加、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受阻的严峻的国际形势,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主张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普惠包容、创新驱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行动导向的原则。这是对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对“发展权”普遍关切的最新阐释,高屋建瓴地提出积极保障“发展权”、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倡议。
“倡议”是中国引领全球落实“发展权”的新实践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和最紧迫的任务。199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阐述生存权和“发展权”在中国人权观中的地位,强调中国政府重视维护和实现国家、民族和个人的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的发展权,愿意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实现联合国维护和促进人权与基本自由的宗旨做出不懈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发展促人权,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安康、和谐幸福。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已从1990年的0.499增长到2019年的0.761,中国成为自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始统计人类发展指数以来,唯一从低人类发展水平组跨越到高人类发展水平组的国家。2021年2月,中国向世界宣布已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2030年议程中的减贫目标。
同时,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与人类发展紧密相连,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南南合作深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年议程。2021年,在提出“倡议”之际,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在未来3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倡议”已获得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100多个国家的响应和支持,已经有50多个国家加入中国在联合国平台成立的“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
在2022年6月举行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又就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宣布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包括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投入、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发布《全球发展报告》、建立全球发展知识网络等。高层对话会还发布了一份包含32项举措的成果清单,覆盖全球发展倡议涉及的减贫脱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数字时代互联互通等八个重点领域。
“倡议”的核心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在总结中国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它开启了中国引领全球保障“发展权”、助力落实2030年议程的新实践。
“倡议”为落实“发展权”中性别平等目标带来新机遇
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发展都能带来人权状况的改善,有的甚至可能带来更严重的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最终与人权保障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发展权利宣言》开宗明义地指出:铭记《联合国宪章》中有关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属于经济、社会、文化或人道主义性质的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全体人类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的宗旨和原则,承认发展是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全面进程,其目的是在全体人民和所有个人积极、自由和有意义地参与发展及其带来的利益的公平分配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全体人民和所有个人的福利。性别平等是“发展权”的基础和基本内容。
作为推动“发展权”落实的纲领性文件,2030年议程将实现性别平等、赋权妇女与女童确定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并将性别平等作为贯穿其他16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交叉性问题。
妇女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男女平等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和庄严承诺。习近平主席指出,发展离不开妇女,发展要惠及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各国各地区妇女发展水平仍然不平衡,男女权利、机会、资源分配仍然不平等,社会对妇女潜能、才干、贡献的认识仍然不充分;要继续开展妇女领域国际发展合作,发达国家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缩小各国妇女发展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内发展中维护妇女权益,精准帮扶妇女脱贫,实行就业优先战略,在国际发展合作中注重加强妇女权益保障、支持妇女能力建设,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妇女培训力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全球妇女事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在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不景气、国际冲突等的多重危机影响下,全球推动性别平等的进展受到严重威胁,过去几十年性别平等领域取得的成果正面临退步风险。根据联合国妇女署的最新数据,目前有近30%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距离实现性别平等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在此背景下,“倡议”为实现性别平等带来新机遇,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帮助妇女摆脱疫情影响,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使妇女目标成为2030年议程的早期收获。
总之,全球发展倡议体现出发展中国家对“发展权”的基本关切,在不确定、不安全的国际环境中,倡导和引领国际社会再次将落实2030年议程放在全球治理的优先位置上,变危机为转机,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助力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不让任何一个国家和个人掉队,推动实现性别平等,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