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特别报道 PDF版下载

版面: 特别报道

建设猕猴桃产学研基地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李苇洁  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副所长

    贵州是我国猕猴桃的重要产区。11年前的一次调研,我发现六盘水市水城区红心猕猴桃风味独特,很受市场欢迎,但种植面积小、种植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科技支撑,当地百姓也得不到最大实惠。我萌生了为当地老百姓做点事的想法,毅然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之后的11年里,我扮演了农场主和科研人员的双重身份,克服资金短缺、果树理论不足、人才队伍不稳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困难,建成贵州省首个猕猴桃产学研基地,并且成功探索“以园养园”的运转模式,先后解决水城猕猴桃枝芽管理、花果管控等技术,制定了4套技术标准,实现亩产从500kg提高到1000kg、商品果率从65%提高到85%。

    自2014年起,我在水城区担任科技特派员,对口服务米箩镇俄戛村,通过编制明白纸、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帮助发展猕猴桃庭院经济。我们为村里注册“猕开颜笑”品牌商标,建成的产学研基地成了全村的技术辐射源,基地也建起了田间实验室和田间培训室,及时解决产业难题。我们的科技特派员团队还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图片展、实物展,让老百姓和中小学生认识了解猕猴桃,提高他们对资源的保护意识。

    如今,猕猴桃成了全村致富的金果果,种植面积6300多亩,户年均收入从原来的6000元增加到40000元,全区猕猴桃种植规模超过10万亩。看见老百姓收入提高、生活更加幸福,我感到十分欣慰。

    “十三五”期间,猕猴桃产业成为贵州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带动了十万余人脱贫致富。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这一产业必将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新的征程中,我将继续担当作为,用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