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小学阶段实施STEM课程是科技人力资本投入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陕西省“女童与科技”STEM教育项目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农村中小学中存在着对女性科技学习的偏见,而STEM项目干预有着打破对女生学习科技知识的理念偏见的作用、学校STEM投入弱化了女性职业偏见和刻板印象。作者认为:在农村推动STEM教育,营造男女平等氛围,是改变农村女童性别劣势、推进农村儿童性别平等、扭转农村性别偏见的有效举措。
■ 杨博 高雪杉
中小学阶段实施STEM(Science、Technology、 Engineering、Mathematics)课程是科技人力资本投入的重要途径,但是中国农村中小学STEM教育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是农村科技教育相关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的普遍劣势;另一方面是“女性科技学习能力弱”“女性不善于理工科职业”“女孩善于从事家务”“男主外女主内”等性别偏见,表现为农村女童在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中对理工科的回避与放弃。国内外实验研究表明强化女童STEM学习技能、兴趣以及自信心有助于女童增强科技素养并提升科技学习能力。因此,加大STEM为代表的科技人力资本投入可能是提升农村中小学女童科技素养和培养科技职业兴趣的有效渠道。依托当前国家科技教育与科技人才培养的历史机遇,通过在农村中小学进行STEM干预,有助于快速提升农村女童科技素养,培养农村女童科技职业兴趣与职业期望,促进农村儿童性别平等。
STEM项目干预调查结果
为了提升农村女童科技学习能力与科技素养并最终提升性别平等,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在陕西省妇联指导下,国际计划陕西代表处与陕西省淳化县、蒲城县和佳县教育局合作,在当地35所农村中小学实施“女童与科技”STEM教育项目,项目对象为2000名4-8年级儿童,其中女生比例为65%,突出性别干预导向。项目以机器人编程课程为核心,运用知识讲解、动手操作、科技竞赛、社会培训等手段,结合社会性别干预,旨在提升农村女童学习科技的潜力、兴趣和信心。为了评估项目干预效果,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女童科技项目终期评估”调研组于2021年7月前往上述三县区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评估,随机抽样16所项目学校的452名项目学生样本,其中女生比例为70.6%,男生比例为29.4%。相比STEM教育中常见的男多女少场景,调研组立足于女多男少的性别场景,探讨性别平等导向的专项干预是否能够改善农村儿童性别不平等。
首先是STEM项目干预成效的核心指标,包括机器人编程课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自我效能感、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以及合作能力等主观感知,通过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测量(1-5分),得分越高表明感知程度越深。调研组通过比较性别差异,发现女生在问题解决能力平均得分为4.38分(男生为4.34分),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4.42分(男生为4.38分),批判性思维平均得分为4.39分(男生为4.35分),创造力平均得分为4.38分(男生为4.25分),合作能力平均得分为4.42分(男生为4.43分)。因此,在社会性别理念与外部资源投入的干预下,女生能够在科技知识学习中与男生表现一样好,打破了农村长期存在的对女生学习科技知识的理念偏见。
其次,调研组通过四项指标揭示STEM干预是否能够扭转农村科技教育中的性别偏见与性别刻板印象,包括女童正向能力认知(机器人编程课程中,女生可以和男生学得一样好),女童负向能力认知(机器人编程课程中,女生需要更努力才能学会),女性操作导向职业认知(女生可以和男生一样从事科学家、发明家、医生、数学老师、工程师等职业)以及女性人文导向职业认知(女生更擅长语文教师、律师、护士、办公室文员等职业),同样采用五级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1-5分),分值越高表明认知得分越高。结果表明,女生在女童正向能力认知得分为4.35分(男生为4.31分),女童负向能力认知得分为3.62分(男生为3.47分),女性操作导向职业认知得分为4.25分(男生为4.19分),女性人文导向职业认知得分为3.43分(男生为3.28分)。因此,项目干预促进了女生学好科技知识的信心。但是大部分女生依然认为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将机器人编程学好,表明农村中小学氛围中对女性科技学习的偏见很深。
调研组还引入农村儿童家庭因素,包括父母对STEM活动是否支持以及父母学历水平,对家庭因素与性别平等指标进行交叉分析。结果表明,当家庭支持儿童参加STEM活动时,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更倾向认同女生在科技教育中的平等权利和能力,同时对“女生科技知识学习存在劣势”的刻板印象也在减少,表明农村父母对子女科技学习的支持是农村女童提升学习信心的重要来源,也是减少同伴男童对女性科技知识与能力偏见的重要因素。在父母学历因素上,父母学历越高的男生,认同女生科技教育平等权利和能力的程度较低;相反,父母学历越高的女生,更认同自身具备与男生平等的科技知识学习权利和能力。这表明农村父母学历的高低并非与性别平等观念线性相关,部分男生父母对于女生科技教育平等权利依然有偏见,这可能会影响男童的性别平等认知,意味着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性别不平等的氛围依然存在。
调研组从学校层面选择“STEM社团资金投入、STEM项目社会网络规模、STEM校内外技能培训投入及STEM课程时间投入”四项指标,构建聚类稳健多层回归模型,剖析科技人力资本投入如何影响农村儿童的性别平等感知。分析结果表明,学校STEM财力投入、社会网络构建以及时间投入能够显著增强女生对女性科技能力的正面认知;但是随着学校STEM财力投入和时间投入增加,男生更容易感知到女童科技能力的弱势处境,女生也更容易感受到自身科技能力的不足,表明女生科技知识学习和实操能力相对男生依然存在不利处境。当学校STEM投入增加时,农村儿童增强了对“女性具备实践导向职业前景”的认同,即学校STEM投入能够提升农村儿童对女童科技职业前景的信心。同时,随着学校STEM课程财力投入和时间投入增加,农村儿童认同“女性更擅长人文导向职业前景”的比例有所降低,表明学校STEM投入弱化了传统的女性职业偏见和刻板印象。
应在农村推动STEM教育
在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中,针对女童的性别偏见依然存在,本次调研揭示了科技人力资本投入对农村科技教育性别平等的促进作用。
首先,以STEM项目干预为代表的农村中小学科技人力资本投入是保障农村女童科技教育权利以及促进性别平等的有效举措,在农村推动STEM教育是改变农村女童性别劣势的可行路径,有利于从源头上干预女童未来长远可能面临的女性科技劣势与不平等。
其次,相比单个STEM项目进行专业课程干预,将STEM课程扩展为农村科技人力资本投入的系统策略,同时通过农村基础教育相关政策在农村中小学进行推广,是推进农村儿童性别平等的可行路径,有助于从根本上冲击科技教育的性别偏见。以STEM项目为平台构建性别平等为导向的中小学科技教育运行机制,是改变农村女童性别劣势与扭转农村性别偏见的有效举措。
最后,刻意偏向女童的科技教育干预改变了农村儿童对女性科技教育劣势的传统认知,证明在基础教育阶段,当扭转科技教育中的男多女少氛围时,女童自身和同伴男童都会提升对“女童具备科技教育平等权利和能力”的认知。针对农村科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男强女弱”偏见以及“男多女少”现实,营造相反的社会氛围可以是农村针对性别不平等进行教育干预策略的参考路径。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