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新女学 PDF版下载

版面: 新女学

李敏华:中国塑性力学的开拓者


    主持人:章梅芳(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图志

    华夏科技女杰群芳谱

    李敏华(1917年-2013年),江苏苏州人,中国固体力学专家,中国塑性力学的开拓者。1917年11月2日,李敏华降生在江苏省吴县(苏州市)的一个普通职员家庭。李敏华年幼时,父亲不主张家中的女孩子升学,幸而李敏华的母亲对女儿的教育十分重视,为李敏华争得继续学习的宝贵机会。她还经常教导李敏华,女子要求学,要获取知识,以此安身立命、报效祖国,这对李敏华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敏华在上海务本女中就读时,常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活动。一次上课时,李敏华听到了老师参加“五四运动”的亲身经历,决定要去北平上大学。1935年,李敏华成功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紧急南迁,合并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学校、院系不断变迁的同时,李敏华也多次更改专业,1937年9月她转入机械工程学系,1938年又在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就读军事工程,并于1940年毕业留校任教。

    在时事变动中,李敏华秉持着“理工救国”的初心的同时,遇见了自己的伴侣吴仲华,两人于1943年完婚。1944年,吴仲华考取了清华庚款留学生,夫妻二人共赴麻省理工学院。李敏华就读于机械系,并且在获得了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当时,美国社会的性别歧视现象较为普遍,但她铆足了劲,在丈夫的支持下专心科研。1948年,她顺利毕业,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史上第一位工科女博士。《波士顿先驱报》在报道麻省理工毕业典礼时写道:“中国的李敏华,几个孩子的母亲,证明妇女可以与男子一样,获得博士学位” 。

    博士毕业后,李敏华留在美国工作,而后克服重重障碍,于1954年回到祖国的怀抱。她与钱学森、钱伟长等人一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创建工作中。李敏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力学所固体力学研究室工作,为工程力学研究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开设塑性力学课程,为我国塑性力学事业造就了一支中坚队伍。

    她在塑性力学、航天事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得出了轴对称平面应力问题用塑性形变理论的简单的精确解,对涡轮轴(变截面圆轴)在扭矩作用下提出了应用非正交曲线坐标的有限差分法的新解法;解决了航空发动机的强度问题,研制试验了航天烧蚀材料的瞬间加热加载装置,发展了新减法以分析航空发送机涡轮轴断轴故障等。1980年,李敏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至花甲之年,李敏华还带领学生开展超载对低周疲劳寿命影响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科研的同时,李敏华甘为人梯,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培养了多名研究生,在学术上严苛要求,在生活上细心关照,学生们尊称她为“祖母级导师”。中国科学院力学所为李敏华庆祝90岁生日的时候,将她称为“中华女杰”。2013年,李敏华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6岁,抱着一颗矢志不渝的爱国心,李敏华一生真正做到了用一生践行责任,她对学术的坚持,对祖国的热爱,应被后辈世代所铭记。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