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创·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版面: 创·乡村振兴

老家的“乡戏”


    ■ 汪志

    这几天,远在几千里之外的老家村里,县剧团送戏下乡,父老乡亲坐在舞台底下观看“乡戏”庐剧。有“发小”把演出的视频发到微信群,我激动地跟着剧中的唱腔哼唱起来。

    老家地处皖江岸边,文化底蕴深厚,自打我记事起,庐剧、黄梅戏等地方乡戏就一年四季声声不断。一座简易的戏台,各式各样的戏装,委婉动听的唱腔,眼花缭乱的场景,每每吸引着三乡五镇的众乡亲前来观看,台下不时传来喝彩声,让人经久难忘。

    乡戏,因选唱的剧目都是以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生活情趣和爱情为主的传统故事,故在老家被称为“老戏”,如《秦香莲》《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女驸马》等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戏也非常盛行,除了逢年过节外,农闲季节也唱戏,不拘形式,不拘规模,不拘场合。那时,农村家庭也有了收音机。当时的省广播电台有一个地方戏节目,几乎天天播放乡戏。我们家在村上第一个买了收音机,父亲经常把收音机带到田埂上去听。我的二叔也爱听乡戏,每到收音机播放乡戏节目时,他便把桌子搬到门外,把家里新买的收音机放到桌子上,音量开到最大,村子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

    虽然那时候我还小,不大可能完全明白剧情,但耳濡目染中,也慢慢喜欢上了家乡的老戏。后来,我外出求学,毕业后又到几千里外的北方工作,就很少看到老家的乡戏了。如今,一晃30多年过去了,每每在广播、电视及新媒体上听到故土的乡戏,就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老家,一幕幕难忘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