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

新闻壹段评


    虚报婚育情况女员工胜诉是堂普法课

    据中国普法消息,陈小丽(化名)于2020年6月15日入职天津某公司,双方签订劳动合同。陈小丽在应聘入职时虚报了自己的婚育情况。公司以此为理由解除了和她的劳动合同。陈小丽申请仲裁,要求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仲裁委作出裁决驳回陈小丽仲裁请求。陈小丽不服该裁决,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公司继续履行与陈小丽之间的劳动合同。

    就业时虚报个人婚育状况不构成欺诈。这起劳动纠纷劳动者胜诉,是一堂很好的普法课。用人单位询问女性求职者的婚育状况来决定是否录用,本身就是职场歧视。要保护好女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仅要对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用人单位依法惩治,国家还应该通过财政补贴、降费减税等措施,来减轻聘用女性职员用人单位的负担,多方合力保障女性求职者免遭就业歧视。

    “护肝打卡群”岂能成了“伤肝害客群”

    黄女士在回家探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亲友进了一个名为“护肝计划打卡群”的微信群,群里不少人发出手捧一大把营养素片的照片打卡,到了凌晨时分,仍有人在拍照打卡。记者注意到,类似这样的“护肝打卡群”频繁地出现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在这些群中,都在宣称有群友减了肥,还有群友脂肪肝完全消失……

    企业通过社群、朋友圈等互联网方式引流、拓客,这样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必须合法合规。如果营销人员存在诱导消费者过量服用营养素片等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及时依法予以查处,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别让话费充值成“陷阱”

    日前,多名消费者投诉称,在多个App内看到“29.9元充值100元话费”广告,但随后充值时遇到问题。在消费后,消费者的29.9元石沉大海,或是仅仅收到门槛极高的优惠券,比如充值2000元话费才能享受优惠,或是充值20个月才能用完这些优惠券。律师表示,这类广告属于虚假广告,商家应当受到处罚。此外,互联网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画饼式充话费广告”一直屡禁不止,虽然不少App平台针对此类违法行为进行了治理,但效果不佳。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及时查处其虚假宣传、消费欺诈行为,以此来倒逼平台经营者恪守法律底线,规范广告营销行为。与此同时,作为消费者,也要对类似的营销广告提高警惕,避免误入这种“画饼式”充值陷阱。

    王慧莹 整理点评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