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评论员
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近日,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对文明乡风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安排,定于今明两年在全国范围开展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这对于提升乡村精神风貌、推动文明乡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建设文明乡风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出台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进家庭、进村庄;通过村民讨论制定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采取约束性措施;加大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婚嫁陋习危害的治理力度,在革除农村陋习,树文明新风方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理路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然而,传统观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根除陈规陋习不可能一蹴而就。直至今日,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以及孝道式微等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在一些地方还比较普遍。这些社会不良风气的蔓延,加重了农民群众的经济与精神负担,扭曲了社会的价值观。出台相关措施,重拳抵制歪风、大力弘扬正气,势在必行。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农民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此次八部门联合出手,从强调“专项治理工作应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建立部门间分工协作机制”,到要求“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宴席、彩礼等支出负担明显减轻”;从提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到剑指“宣扬低俗婚恋观,索要、炫耀高价彩礼”,专项工作方案治理目标明确务实,重点任务精准突出,主要措施过硬有效,进度安排清晰具体,必将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按照进度安排,加强统筹协调,落实主体责任,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力争到2023年12月专项治理工作基本结束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持续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宴席、彩礼等支出负担明显减轻,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在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县、乡、村推进移风易俗的工作制度基本完善,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觉践行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得到更好弘扬传承,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使文明新风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为在家庭文明建设和农村基层工作中具有独特作用和优势的群团组织,各级妇联要把移风易俗摆上重要位置,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尊重农村妇女的意愿,发挥“半边天”的主体作用,围绕农村妇女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创新农村移风易俗的方法路径,大力推广“文明积分”“道德超市”“红黑榜”等做法,发挥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正向引导,对文明行为给予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多渠道、多形式遏制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在专项治理工作中彰显更大作为,为提升乡村文明程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涵养文明乡风是一项长期工程,治理陈规陋习需要久久为功。我们要紧紧依靠农民群众,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滋养充满希望的田野,以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