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新女学 PDF版下载

版面: 新女学

蒋丽金:在光化学科研路途上从未“满足”过


    蒋丽金(1919年-2008年),北京人,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国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光化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1919年4月15日,蒋丽金出生于北平,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耳濡目染之下,蒋丽金自幼喜欢读书,这为她后来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5年,蒋丽金只身一人前往北平贝满女中求学,怀揣着医学理想与抱负,在三年的紧张学习后,顺利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系。1941年,蒋丽金又考入北平协和医学院。正当蒋丽金准备将终生献给医学事业时,战乱击碎了她的医学梦。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协和医学院被迫关停,蒋丽金辗转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学习,1942年又因身体原因返回北平。无奈之下,她选择进入辅仁大学转学化学,并于1944年获学士学位后考入该校研究生院,两年后取得了硕士学位。

    1946年,蒋丽金在北京大学医学院谋得助教职位,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由于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十分受限,这促使她萌生出国留学的念头。1948年,蒋丽金接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药学院的录取通知后,便自费踏上留美之路。蒋丽金的导师基斯伏特教授十分欣赏她的才能与勤奋,邀请蒋丽金做他的实验助手,共同从事防氧化剂合成的研究。1951年,蒋丽金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前往堪萨斯大学药化系做博士后,从事可的松衍生物的合成。这在当时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但仅两年时间,她就成功地写出了可的松衍生物合成的论文。

    后来,蒋丽金转战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站,继续全情投入科研,直到35岁与志同道合的中国留学生许国志结婚。1955年,夫妻二人在克服重重阻碍后,与钱学森等人共同乘上“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到祖国。回国后,蒋丽金进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担任副研究员,应国家需求开始从事具有高危险性的硼化合物研究。她身先士卒,始终奋战在实验一线,20世纪60年代初便取得成果,在《中国科学》上发表硼氮六环研究的论文。

    1977年,迎着“科学的春天”, 蒋丽金、曹怡等人在国内率先组织开展了光化学研究,组建了规模上百人的光化学研究室,全力支持和推动我国光化学学科建设,领导了一支由中青年科技力量为主的研究团队,在生物光化学前沿领域开展了科学研究。此后,蒋丽金又率领团队参与国家“八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之一“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化学问题”等研究工作,在生物光化学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此,她也获得了诸多的重要科技奖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科学院京区直属单位三八红旗手和“巾帼建功”标兵等光荣称号。

    在科研之余,蒋丽金一直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生授课,长期担任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和光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以严谨朴实的态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直到70岁还兢兢业业地备课。作为一名科学家,蒋丽金在科研路途上从未“满足”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她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学习永无止境,奋斗永不停息”的人生哲学。

    主持人:章梅芳(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