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美·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美·什刹海

河鲫卧金秋


    河鲫之鲜和板栗之鲜,在姜葱油盐糖醋的呼拥之下,两鲜成了“俩仙”,真正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 老九

    双休日,外出买菜,思谋着如何变点花样,才不负这菜蔬繁盛的时节。

    板栗是首选。板栗各地都有,吴中也盛产。我到过板栗种植园,见过生长期的板栗,没熟的时候,一颗颗枝头的青板栗,像一只只绿色的小刺猬,顽皮地扯住母亲的衣襟往地上坠,几乎让笑着的母亲被扯倒。待到板栗长大了,成熟了,就会裂开口子,夸耀腹中的褐色栗子,迎风闪光,欢迎人们来采摘。

    我不知它们为何要选择那么多的刺来包裹自己。这个刺非常锐利,比那种多刺且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榴莲有过之而无不及。莫非是好吃的东西都必须要有一个有形无形的铠甲来自我保护?

    一伺出现在街头,让整个街头都香甜弥漫的,是糖炒的板栗,苏州人叫糖炒栗子。这个是眼下大街小巷里最常见的味道。板栗本来就是面糯而微甜的,加上炒制时又加上一些白砂糖,自然是更吊人胃口。这样一来,就是行人中的孩子们扯母亲的衣襟要买了。他们比枝头的小板栗更有韧劲,也更逗母亲。其实,孩子不提要求,母亲们自己也要买的。在我的印象中,我故乡的婶娘姑嫂辈,都没有吃零食的习惯,一来是没有钱买,二来村头也不见有这个卖;同时,忙碌的她们也没有闲工夫噘嘴吃这个劳什子。苏州人就不同了,女性普遍爱吃零食,什么采芝斋、稻香村,都以卖炒货零食为主。街头走过,休闲的女性市民就爱吃点零食,这蜜饯瓜子就留一路不见影的香味。当然,糖炒栗子是初秋的主角,感觉是山野上的秋之精华,都到城市比武来了,选美来了。

    菜场上的板栗,与糖炒栗子的板栗是同一个氏族里的不同分支。糖炒栗子是小板栗,苏州人称之为毛栗子,大小接近杭州盛产的小核桃,也叫山核桃。菜场做菜用的板栗是大粒的,一颗顶俩小板栗都不止,这种大板栗当然也可以做糖炒栗子,但香甜不如小板栗。大板栗做菜再好不过,剥开来黄灿灿,抄鸡块做成栗子鸡,是道名菜。

    但栗子鸡我已经做过了,缺少创意。换什么来搭配呢?我目光瞄准了鱼。鱼以鲜见长,烧豆腐、炒辣椒比较常见,从未见过烧板栗的,何不来一次头回“吃螃蟹”?理论上,板栗应该是百搭的,红烧炖汤样样行,那么搭红烧鱼应该也可以。而烧鱼时,少不了要姜葱料酒来去腥,板栗的天然香味正应了这一需求,投其所好,你我双赢。说干就干。

    我选的是一条一斤来重的河鲫,菜场免费除鳞剖洗,顺带回一斤剥好的板栗。二者互为主料和配料。洗净的板栗入锅,不放油,炒制八成熟,盛起备用。再放油,姜片炸锅,放入鲫鱼,待煎烤至两面黄时,放开水,倒进板栗和调料,加料酒,盖上炖煮七八分钟。开盖再放盐糖,大火收汁,起锅装盘,撒葱花,即成。

    烹饪过程其实没有多少值得强调和描述的,完全常规操作,立意赋予其常规操作有了不同往常的结果。有了独创的新点子,自己制作起来也很起劲,有激情。还未上桌,自己已经先行陶然在鲜香之中。

    餐桌上也是大受欢迎。不但吃光了,儿子还意犹未尽,将碗中米饭倒入有汤汁的盘中,让盘中不残留一点点“压库”。我视之为对我今日创意的最大奖赏。

    所谓“一招鲜,吃遍天”,讲的是开饮食店要有独特的过人处,人无我有,人有我鲜,并且与时俱进,适时更新,那自然就站立在了不败之地。河鲫之鲜和板栗之鲜,在姜葱油盐糖醋的呼拥之下,两鲜成了“俩仙”,真正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吴人讲求“不时不食”,顺应节令的新鲜货,加以想为家人变换口味和添加营养的初心,制作过程已然享受在先,结果就是额外的奖赏。劳动加上用心,约等于成功。做菜是这样,万物也莫不如此吧?

    饭毕,儿子收拾桌上碗碟时,忽然对我说,似乎还是有点欠缺。我问,欠缺在哪里?下次补充。他笑笑说,题好一半文,这道菜还缺少一个好菜名。我说,不是现成的嘛,如同板栗烧鸡,板栗炖排骨,我们就叫它板栗烧鱼好了。他摇摇头,说,应该叫“河鲫卧金秋”。我想一想,金黄色的板栗代表金秋,一尾河鲫横卧其间,不错的点子啊!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