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鹏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是全国十大将军县之一。革命战争年代曾涌现出大批女英烈。近年来,大悟县妇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用实实在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妇女群众的心,先后荣获湖北省妇联“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妇联系统先进集体”,近期又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改革破难,焕发组织活力
大悟县是孝感市率先完成“会改联”的县之一。通过改革破难,大悟县妇联逐步建立起触角遍及城乡的组织架构,工作手臂得到延伸,工作网络不断健全,大批女大学生、基层女能人被吸纳到村(社区)“两委”,3419名妇联执委下沉一线, “妇联干部+妇联执委+网格员+巾帼志愿者”服务模式使妇联组织逐步实现了“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的同步统一。
如今的大悟,凡是有妇女群众的地方,就有妇联组织的阵地,妇女活动集中的村湾建有“妇女微家”,机关单位建起了“悟廉学堂”等特色“微家”,各地的妇女儿童之家、留守妇女服务中心更是被精心打造成了妇女姐妹的“港湾”和“娘家”,除了开展各类深受妇女群众欢迎的活动,还经常召开妇女议事会,修路、安装路灯等惠民事项都被提到会上商讨, “妇女之家”真正成了妇女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议事协商的重要平台。
在城关镇建新社区,有一名妇女群众前一天向社区妇联反映了巷子里路面不平、不便出行的问题,第二天社区妇联就召集妇女代表开会,当天就向社区居委会递交了议事结果,不到两个月,路面就被铺平刷黑。这样的高效率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志愿红”遍布,铸就基层社会治理新品牌
通过“万人志愿之城”“五城同创”创建活动,“巾帼志愿服务”如今已成为大悟县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品牌。在大悟县妇联的精心培育下,“巾帼红马甲”的队伍已由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300余人,先后开展关爱活动500余场次,真正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巾帼志愿红马甲”!
大悟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妇女维权、留守儿童关爱一直是县妇联心中的牵绊,县妇联把 “陪伴是最好的关爱”理念作为破解留守问题的钥匙,积极统筹协调巾帼志愿力量,链接优质资源,开展困境儿童帮扶、留守儿童关爱、贫困妇女就业和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快乐星期天伴成长”等一批公益项目开展得有声有色。
2022年3月29日,大悟县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全县所有妇联干部闻令而动,390余名“巾帼志愿红马甲”也迅速投身防疫第一线。4月5日上午,家住城关镇泉水路社区的孕妇李女士,突然肚子疼痛,临产在即。正在入户摸排的巾帼志愿者付莹接到求救电话,第一时间与同事汪小娟、李亮蓉、段梅一起,开车将孕妇送到县人民医院,轮班守候在她身边。当天晚上,李女士顺利分娩。
深耕红色资源,传播妇联声音
“在革命时期,大悟县有十万多人参加革命……”3月上旬的一天,某高校一百多名大学生来到中原突围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被“巾帼红色宣讲工作室”宣讲员辜小娟所讲述的红色故事深深吸引。
近年来,大悟县妇联深耕红色资源,宣讲红色故事,传播妇联声音,先后成立了21支红色宣讲小分队和1个“巾帼红色宣讲工作室”,每年开展红色宣讲不少于100场次。县妇联组织的“叫一声我的歌”红歌快闪活动,网上视频点击量达20万人次;精心策划制作的“大将家族故事”和先进典型风采展,选树了一大批脱贫攻坚、岗位奉献、家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典型。
为妇女发展赋能,为乡村振兴助力
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后,大悟县妇联一边积极开展公益彩妆、汉绣、种植养殖、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为妇女群众的发展提素赋能;一边鼓励乡村女能人带动广大妇女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大显身手。
35岁的高丹丹回到家乡彭店建起1500亩苗圃基地之后,一度遭遇创业困境。大悟县妇联得知情况后,隔三岔五上门与她谈心,为她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打开苗圃销路。通过拼搏,高丹丹不仅走出困境,还靠苗木销售获得可喜收入,吸纳周边1000多名农民、留守妇女再就业,人均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
受益于土地流转政策,三里城镇望山村妇女戴娟当上了“新型职业农民”,妇联组织关注到她的情况后,不仅帮助她联系创业信用贷,还推荐她到县农技中心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参加“电商领头人培训”。如今,戴娟生产加工出的无公害“稻鸭香米”已成为大悟县农产品中的一颗明珠,并获评“全县电子商务优秀企业”。创业成功后,戴娟吸纳附近村湾的80多名群众到自己的企业打工,带领乡亲们将富裕之路越走越宽。
据统计,大悟县妇联近年来先后扶持建立特色种植养殖基地14个,开展各种公益技能培训班89期,培训留守妇女1.1万余人次,用实实在在的服务,提升了妇女致富本领,拓宽了她们的就业增收之路,成为大悟县乡村振兴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