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女界 PDF版下载

版面: 女界

甘肃金昌市金川区妇联主席常青华:

把群众当做最牵挂的“心上人”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 马丰友

    “孩子出了问题,就可能是家庭出了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家庭出问题之前提前介入,去关心这些家庭,为他们送去温暖,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不久前,刚刚参加完一个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座谈会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妇联主席常青华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家庭工作是她目前关注的重点,必须要发挥基层妇联组织的作用,把家庭工作抓在手里。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工作30多年来,常青华把群众当做最牵挂的“心上人”,群众把她当做最信赖的“知心人”,不论在任何岗位,她始终心系群众、服务百姓,用自己的经历生动践行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永葆初心,一名公务人员为民服务的精神风采。

    1991年,常青华毕业后被分配到金川区某街道办事处当了一名办事员。那些日子里,常青华走东家、串西家,拉家常、问冷暖,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从办事员到民政专干再到社区书记,15个春秋,她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把为民服务的情怀注满了自己的人生履历。

    “当年若不是常书记照顾我、关心我,我一个孤老婆子怕是等不到儿子回来的那天了!”这是金川区霍秀荣大娘经常提及的一句话。

    那年,霍秀荣的丈夫和女儿相继去世,儿子离家出走,留下老人独身一人艰难度日。获悉老人的情况后,常青华每周都会约同事一起到老人家里拉家常、洗衣做饭,5年多风雨无阻,直到老人的儿子回家。

    社区党务专干李金花记得,刚从高职院校毕业那一年,父亲因病去世,全家人生活陷入窘境。了解情况的常青华多次上门,告诉她社区正在招人,让她去试一试。如今提起这段经历,李金花总是感动地说:“如果不是常书记当初的鼓励和支持,我不敢想象,我家现在的生活会是啥样。”

    常青华有一本密密麻麻写满字的记事本,本上记录的是每天遇到的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她指着小本子告诉记者:“我就是做了一些小事,不值一提。”可就是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桩桩实事,树立了基层公务人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公仆形象。

    变化的是工作,不变的是情怀

    2005年8月,常青华到金川区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任主任。民政“窗口”承载着百姓的喜怒哀乐、衣食住行,充满挑战。只有心贴心、实打实地为百姓着想,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才能让“窗口”亮起来、百姓乐起来。

    “群众找到你是因为信任你,这份信任万万不可辜负!” 常青华这样说。

    从2017年开始,常青华担任了包括区文明办主任在内的区属多个部门的“一把手”,从“办事员”变成了“谋事人”。

    2021年走上金川区妇联主席岗位后,常青华积极发挥“娘家人”组织优势,组织200名妇女参加“社交电商+直播”线上线下技能培训,“村花直播间”“一村一品一主播”等平台在疫情期间大放光彩,解决了特色农产品卖难问题;她探索开办的“宝妈”工作室,为80余名困难女性、进城陪读妇女、待业女性群体解决了灵活就业问题;她组织“爱心妈妈”团定期开展和留守困难儿童过一次生日、看一场电影、逛一次公园、买一次换季衣服、做一回社会实践“五个一”关爱活动,让她们找回了久违的“母爱”……

    近年来,常青华先后获得“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全省双拥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在担任金川区文明办主任期间,她对应相关问题创设的“理论宣讲”“先锋引领”“婆媳互夸”“孝善矩阵”“道德银行”等“十大品牌”活动,助力金昌第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殊荣。

    变化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她对党的赤诚和深厚的为民情怀。

    “党有号召,妇联有响应!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特别以家庭工作为依托,关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特殊困难家庭等群体,继续做好关爱服务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妇联‘娘家人’的温度!”常青华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