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隐喻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关注
康蕾,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她的作品感性又充满内在力量,蕴含哲学的思辨精神,她不追求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而是心理表达上的客观和真实,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细微观察和思考,在通感状态下描绘物像的感性特征,创造画面中可视的精神世界。她的早期作品系列关注少数民族女性,青蓝系列则转向舞台戏剧人物,后来的作品《向日葵》《生长》《乐园》《小径分岔的花园》等,开始钟爱大量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尤见向日葵和仙人掌。
★艺术心语★
“《呼吸》是我2017年作为中国美协的志愿者去贵州山区秀水支教时写生创作的。当时当地的向日葵,在风中自有一种桀骜之风姿,就像当地世代生活的人们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写生是与自然的对话,是倾听后的表达。在选取创作素材时,相比于插在花瓶里的花朵,我喜欢生命力更顽强、可以抵抗粗劣的生存环境、生长空间更开阔的植物,比如向日葵、仙人掌。而向日葵局部与整片的宏大气势各具不同美感,并且无论是灿烂向阳生长,还是成熟饱满花头低垂、几至枯残成干葵,不同状态都枝干挺直,枝叶婀娜。成熟的向日葵,也有生命孕育的感觉,我画向日葵融入的是对女性的观察与认知……在艺术作品中,我喜欢‘借景而非直陈’的表达,更愿意用隐喻的方式来体现对事物的看法,比如戏剧或植物等,将对环境、社会、生活和人的关注,用隐喻的方式在作品中表达出来。”
寻梦在家乡,他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李传真,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 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她关注新生代农民工,也关注“80后”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与父辈们的精神面貌和家庭生活。她的作品中,主角都是普通人,她希望用画笔传达出他们真诚、淳朴、温暖的爱。时隔多年回到家乡,她用全新的视角展现了老伴之间、祖孙之间、乡邻之间的日常生活场景,记录了一个个动人瞬间。
“我一直关注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们,因为我许多儿时伙伴是其中一员,有些成为我画中的主角。他们那憨厚满足的笑容常让我诧异,不知所措,好奇心促使我想了解他们背后,小孩、双亲,他们在农村生活得好吗?30年后,当我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湖北三湖农场,那个我不愿回望童年的家乡时,我已找不到一丁点儿时记忆,宽敞的马路、静静流淌的河水、青墙红瓦的农舍,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画卷!因为心中满载着父老乡亲幸福的生活画面,我想用画笔传达这份真情实感,他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我希望通过不同的触角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内容与形式、艺术语言与技法材料提供多维度试验报告,希望创作出紧贴时代、有生活气息、有创意的现实主义作品!我正在艺术探索的路上!我的父老乡亲们也正在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道上!我的祖国也正在通往繁荣昌盛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