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家·家教 PDF版下载

版面: 家·家教

传递爱国爱家情怀

让孩子在平凡日常中感受“红色力量”


    节假日,家长带孩子游览红色圣地,重温历史。

    红色教育需要孩子亲身体验,这样更能使之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了解国情、热爱祖国,提升社会责任感,为自己的成长注入活力

    ■ 陈若葵

    红色文化承载着深厚的传统底蕴,包含着对祖国、民族、家庭的深情大爱。让儿童青少年从小接受红色文化的浸染,有助于他们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理想信念,立志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传承红色基因,家庭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

    共读红色经典,感受爱国精神

    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无数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些感人的故事被浓缩在经典史籍、文学作品和催人奋进的歌曲之中,亲子共读红色经典,同唱红色歌曲,孩子能从历史故事、文学形象和慷慨激昂的红歌中感悟精神的力量,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闲暇时,父母和孩子同唱《红星歌》《红领巾心向党》《国旗国旗真美丽》《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孩子稚嫩的脸上会洋溢着自豪和对祖国深深的爱。

    亲子共读是很好的陪伴。家有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家长和他们一起阅读《小英雄雨来》,孩子能从同龄人中找到学习的榜样,明白爱国可以从小事做起;读《小萝卜头的故事》,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无数革命者的牺牲奋斗,孩子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争光;读《英雄故事》《黄继光》,走近顽强不屈的刘胡兰、精忠报国的岳飞、视死如归的黄继光……看到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不畏强敌,勇于牺牲的壮举,感受他们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自然会种下仰慕英雄的种子,学会勇敢、坚强。

    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能独立阅读《红岩》《红日》《红旗谱》《红色印记》《谁是最可爱的人》《青春之歌》《党史故事100讲》《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等书籍,父母可以请孩子读后讲给自己听,适时提问,如此积极的态度,能激发孩子讲的欲望,也能启发孩子思考书中的内容。

    设立固定的家庭阅读时间,交流读书心得,提前确定好书目,每次至少选一本红色书籍,在家庭阅读时间内交流彼此的阅读心得,探讨这些红色经典的主题,加深孩子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家长引导孩子学以致用,在阅读和交流的基础上,启发孩子把从这些红色经典中感悟到的、学习到的内容,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比如,读《谁是最可爱的人》,和孩子聊聊抗美援朝期间的条件多么艰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国家的基础也很薄弱,因此无论是老兵们还是我们的长辈,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现在国人的生活富裕了,但是,他们依旧非常节俭,由此启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节约一滴水,不浪费一粒粮食,避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学会感恩,将爱国、爱家践行于一点一滴的小事里。

    “亲子美劳”能加深孩子对历史故事的理解。讲红军长征故事,在孩子了解长征精神就是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后,父母可以和孩子尝试用硬纸板、粗麻绳、胶、刷子、剪刀等简易的物品,制作一双“草鞋”,穿上走几步,体会当年红军叔叔长征路上的艰难与不易。讲建党历史,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折一艘纸制“红船”,用橡皮泥、积木或硬纸板拼搭“一大会址”。用“亲子美劳”的方式,让红色精神牢牢印刻在孩子心中。

    观经典老片,传承红色基因

    《闪闪的红星》《鸡毛信》《小兵张嘎》《英雄儿女》《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战火中的青春》《南征北战》《红色娘子军》……这些培育了几代人爱国情怀的影片,今天的父母依然需要带孩子一起看看。

    近一两年上映的《长津湖》《狙击手》《革命者》《1921》《中国医生》《守岛人》等一些影片,或再现抗美援朝期间中国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的历史片段,或展现革命先驱李大钊波澜壮阔的一生,或记录百年前开天辟地的建党历史,或描绘武汉医务人员和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真实而艰苦卓绝的抗疫生活,或讴歌“人民楷模”王继才几十年如一日驻守国防战略岛的执着……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形象,有理想抱负,有丰富的精神、情感世界,孩子能从这些艺术形象身上了解英雄先辈们的人生和祖国的历史,目睹他们的大格局、大情怀,从中明白如何面对困难、坚守自己的信念。

    表现我们国家发展的纪录片,也特别适合孩子,比如以清华大学为主题的纪录电影《大学》,呈现了四位清华人不同的人生境遇、选择与命运变迁,折射出时代的变革洪流,真实再现大学校园里的青春与理想,传递大学的精神和使命,是很好的励志片,值得家长和孩子一起好好欣赏,观后分享感受,鼓励孩子把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写下来。

    此外,一些以科技、工匠精神为题材的纪录片,彰显中国速度和中国智慧,也是父母对孩子进行爱国教育的好素材。孩子从中能见证祖国的强大和繁荣、知道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对国家的重要、萌生成为强国建设者的愿望,却没感到父母说教的痕迹。

    红色旅游,追寻先辈的足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去,孩子才能领略天地之广阔。节假日,家长带孩子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名家故地、先贤祠堂、红色圣地、青少年教育基地,亲近大自然,目睹遗迹、重温历史,追寻先辈们的足迹,孩子能在玩乐中放松身心,增长见识,感悟先辈们乐观向上、务实奋斗的精神,汲取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家长与孩子一起游历、分享、感悟、成长,孩子更容易产生爱国爱家的情怀,珍惜当下。

    教育需慢慢滋养,而非“填鸭式”补课。

    节假日,带孩子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哪怕是再小的孩子,看到国旗护卫队解放军叔叔迈着整齐的步伐,英姿飒爽,也会全神贯注表情严肃。当他们看到伴随着太阳升起,五星红旗在数万人的瞩目下升上天空的一刻,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感油然而生。对于更多不方便到北京的家庭,可以关注各地国庆节期间的升旗仪式活动安排,前往观看。

    如今,许多家庭喜欢旅行,革命纪念地就是带孩子体验红色文化的好去处。延安,是革命圣地,曾经影响甚至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多个大事件发生在这里。延安红街融合了传统与创新,体现了历史延安与现代延安的新风貌,有很多值得“打卡”的景点——参观红军长征胜利会师楼、荒原变江南的南泥湾,亲历红色游戏项目,观看红色演出等,孩子沉浸其中,体验延安革命时期的烽火硝烟与革命前辈无惧无畏的红色精神,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浸染,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历史知识,领略这些“红色印记”的震撼和魅力。

    带孩子去博物馆感受历史也是很好的爱国教育方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能让孩子看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在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周恩来总理穿过的西装、布满锈迹缺了口的搪瓷饭盆、边角有磨损的旧帆布箱子……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曾穿过的衣物、用过的日常用品,一定会让孩子对先辈的节俭奉公深有感触。

    以亲子爱国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越来越普及,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天安门广场,上海的“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上海共青森林公园,湖南韶山的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氏宗祠、南岸私塾,岳麓山,江西的井冈山,河北的狼牙山、白洋淀、西柏坡,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渡江胜利纪念馆,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无论你身居何处,都可以就近就便和孩子一起走进红色圣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寻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重温革命先烈的故事,感受英雄精神,体验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科技、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今天的幸福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红色教育需要孩子亲身体验,这样更能使之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了解国情、热爱祖国,提升社会责任感,为自己的成长注入活力。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