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特刊 PDF版下载

版面: 特刊

住上好房子 过上好日子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居者有其屋”,这是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最根本的诉求和深切的渴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把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作为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重要任务,努力为百姓安居托底。这十年,是我国历史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十年,亿万百姓喜圆安居梦。

    住上新房子

    今年69岁的柳造姿从没想过自己的晚年生活会如此幸福。“像做梦一样,真的非常感谢党和政府。”为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老人将这句话重复了多遍。

    柳造姿是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同心社区来料加工共富工坊的一名包装工。从高山农村搬到这里,她不仅住上了新房,还实现了家门口灵活就业,在家里照顾两个孙子的同时,每个月还可以赚3000元左右。

    安居在左,乐业在右,将“安居乐业”梦照进现实的是丽水实施的“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2018年,为使群众彻底摆脱地质、气象等灾害威胁,摆脱地理条件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制约,解决一方水土致富不了一方人的现实问题,丽水全面实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以让更多“散居的农民”变成“集聚的市民”,让更多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让更多农民“从山上迁出来,使山上绿起来”,让更多农村沉睡的资源、要素“活”起来、“转”起来。

    庆元县同心社区是浙江全省最大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下山脱贫农民新区,规划安置1.6万多人,目前入住7500多人,辖区内共有来料加工巾帼“共富工坊”7个,主要从事布艺小家纺、铅笔筷子包装和小饰品加工,带动转移妇女、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共200多人实现再就业,月工资1500~3000元不等。

    根据规划,丽水市2019年—2023年“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将完成15万农民搬迁任务,截至目前,丽水大搬快聚已推动了38875户10.99万山区农民融合小县大城。已建成安置小区41个,在建安置小区29个。

    柳造姿一家,就是无数个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缩影。十年来,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大力实施,住房公积金惠及群体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累计完成投资14.8万亿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万套,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1.4亿多名群众喜圆安居梦。

    有居变优居

    农村居民住房条件越来越好,城市住房也旧貌换新颜。这十年,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建成区面积6.2万平方公里,城市燃气普及率98%,供水普及率99.4%,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7平方米。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家属区经过改造,上下楼有了电梯,下雨天泥泞不堪的停车场铺上了沥青,路灯装好了,充电桩装上了,小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已六旬的王女士最开心的是可以乘坐电梯上下楼了!由于家住7楼,再加上夫妻俩膝关节都有损伤,一部电梯解决了他们多年来的烦恼。

    “以前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现在就算买了很多东西也不怕了。”夫妻俩笑着说。

    和王女士一样,远在广西贺州73岁的王奶奶也有同感。王奶奶居住的小区里老人占20%左右,他们最发愁的就是上下楼。在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如今,小区内的10栋楼已经加装电梯。

    有了电梯,原本不爱出门的王奶奶,喜欢上了每天饭后下楼“遛弯”。空闲时,还能在健身区域活动活动。

    环境美了,停车方便了,设施齐全了……改造后的老旧小区,让居民再次感受到住楼房的欣喜。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主任李晓龙介绍,十年来,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6.3万个,惠及居民超过2800万户,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实行垃圾分类,覆盖1.5亿户居民;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城市安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整治完成了60个重点城市排查出的1116个易涝积水区段,系统治理城市内涝。

    安居伴安心

    “梁妈妈,我这次语文考试得了‘优’!”一放学,张群(化名)就迫不及待奔往移民搬迁凤凰小区的“妇女之家”,向梁妈妈报喜。

    张群是贵州省仁怀市苍龙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口中的梁妈妈叫梁云丽,是苍龙街道五里碑社区的妇联主席,同时也是该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刚搬来小区的时候,张群不爱说话,也不出门,甚至很抗拒到学校。”梁云丽说道,现在她不仅变得十分开朗,还在小区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成绩也不错。

    凤凰小区是仁怀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点,2018年以来,共搬迁入住妇女儿童2150人。搬迁初期,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缺失优质的学前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搬迁子女普遍存在学习被动、不善交际、适应新环境能力较弱等问题。

    为此,五里碑社区妇联对凤凰小区儿童家庭进行全面走访,为特殊困境儿童建立成长档案,采取“妇联干部+困境儿童”的“一对一”帮扶机制,从生活上帮、心理上疏、学习上引、安全上护等方面,为搬迁困境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多亏了社区妇联组织的关爱和关心,我们住在这里很安心。”张群的父母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搬迁让他们迎来了新生活。

    这样的关爱和关心,散落在仁怀各处。截至目前,该市各级妇联组织797名干部职工、3855名妇联执委和300余名党员巾帼志愿者,累计服务妇女儿童5000余人次。

    从拥挤到宽敞,从泥泞到整洁,从不便到方便,从简陋到齐全,从硬件到软件,住房作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大件”,伴随着人们一路奔向更好的日子。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