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匠心逐梦,在新征程上再创辉煌

——三位一线工人女代表的心声


    柯晓宾

    易冉

    刘永清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富东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国从“大国制造”向“大国智造”的转变中,女性大国工匠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女性技能人才队伍规模逐步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名单中熠熠生辉。

    在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女性大国工匠备受关注。她们立足本职踔厉奋发,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骄人业绩。

    她们带来了一线工人的声音,并坚定地表示,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到车间和实验室,鼓励更多人做爱国爱岗敬业的技能型人才。

    国家对工匠的重视达到新高度

    “二十大报告中的很多内容,都和我们息息相关。”二十大代表、中车长江集团株洲车辆有限公司电焊高级技师易冉一边翻阅报告,一边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例如,高质量发展、制造强国、交通强国,还有高技能人才培养等。”

    更让易冉感到兴奋的是,二十大报告里把大国工匠和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放在一起提及,“国家对工匠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让我备受鼓舞。”

    易冉介绍,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发文,从多角度表达了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关注,“比如像我们技术工人,现在既可以申报技师,又可以申报工程师。上升通道的打通,更加激发了我们工作的热情和斗志。”

    二十大代表、中国通号西安工业集团沈信公司调整三班班长柯晓宾对二十大报告中针对青年人的要求非常关注,“一方面要求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另一方面,也号召广大青年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柯晓宾班组里有很多积极上进的青年人,柯晓宾非常重视他们的成长。“党中央的重要指示一定会给青年人更大的动力和信心,把他们凝聚到为党和国家事业做贡献的轨道上。”

    要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

    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易冉理解的大国工匠是要有一流的爱国情怀,一流的创新精神,一流的学习能力,一流的岗位技能。

    多年来,易冉也是这么做的。在以男性为主的电焊行业,易冉干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工作22年间,累计参与8万辆新型重载高速铁路货车生产,质量全优,并先后参与焊接项目试验100余项次。

    随着中国制造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易冉又开始了新征程,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承担起焊接机器人培训的任务,手中的焊枪换成了轻巧的操控器,推动了公司“精益+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升级。

    二十大代表、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质量计量中心副经理刘永清的工作是替飞机油料做好“安检”。工作29年来,由她出具的油品质量检验报告从未出现差错,无争议率达百分之百,检验差错率为零。零差错的成绩背后,正体现了她日复一日把关每一滴航油的工匠精神。

    “国家越来越重视劳动者技能水平的提升。”刘永清说。今年4月,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在深圳市举办,大会展示了550多位各级工匠匠心筑梦的风采,以及1300多项职工创新成果;中国航油在2020年重启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她参与并主笔了一个工种的高级别题库的开发完善,“这项工作为技能型人才打开了上升通道,大家都拍手叫好”。

    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刘永清表示,在工作中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心无杂念、聚焦当下、精益求精,当把眼前的事做到极致,奇迹就可能会出现。

    在柯晓宾看来,不仅是工匠精神,现在弘扬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都是对一线工人努力拼搏的肯定和重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柯晓宾的工作是继电器调试,“继电器是信号控制系统上的‘神经元’,是中国高铁控制系统中的一种重要零部件。”柯晓宾经常会对外行介绍自己的工作,“每个继电器上有24个触片,很多触片的接点间距误差需要控制在0.05至0.1毫米之间,并且需要手工来调整。”

    在过去近20年,柯晓宾每天都要重复上千遍这样的动作。而这项枯燥的事情,却被她做到极致。凭借过硬的技能,她取得了43项创新成果,仅其中一项成果就将某型号继电器磁路系统返修率降低了20%,大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不遗余力培养技能型人才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培养人才方面,受访的三位女党代表早已积极践行,参与到“带徒弟”的工作中。

    2016年,“刘永清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刘永清以“传帮带”为己任,严格要求、倾囊相授,带领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围绕“航油质量管理”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努力培养他们成为独当一面的创新能手。

    此外,作为航油公司校企合作的航油专业班老师,刘永清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两期学生教授了相关专业课程,为航油培养了一批从事航空油料特有工种工作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感觉这件事特别有意义,既为公司培养技能人才模式探索了新路,又可以让技术学院的学生们明确自己的职业路径。”刘永清表示。

    有着多年带徒弟经验的柯晓宾在此方面有着清晰的步骤。首先,要让年轻人静下心来干好活儿,在岗位上担当重要角色。然后,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职业技能比赛,让自己从一名技术工人成长为技术能手。最后,就是要力争做一名大国工匠,充分实现个人价值。

     近年来,柯晓宾先后带出50名徒弟,培养的青年职工中已经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3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7人。

    “易冉劳模创新工作室”组建于2010年,易冉是工作室的领衔技师。工作室将企业焊接人才梯队培养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多年来,培育国际焊工近百名,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25名。

    易冉一边开党代会,一边想着回去后怎么更好地向同事们传达大会精神。“我要对大家说,国家对技能型人才越来越重视,只要我们爱学习、肯钻研,勇于攻坚克难,就可以为制造强国、为国家事业做出贡献。”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