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特刊 PDF版下载

版面: 特刊

在科技创新大潮中争做巾帼先锋

——二十大代表谈科技助力产业发展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霞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教育的高度重视,是对科技工作者的极大鼓舞。”二十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广东省女科技工作者联合会会长刘雅红兴奋地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

    10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二十大报告后,刘雅红欣喜地发现,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作为一章。刘雅红告诉记者,报告还特别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这些目标举措将极大地激发科技工作者的活力,助力国家科技创新,尤其是解决“卡脖子”问题。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二十大代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黄桃翠对报告中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强调科技重要性的印象最为深刻,“感觉千金的担子压在肩上”,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黄桃翠向记者解释,重庆的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与全国水平还有差距。重庆是山区,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正因如此,科技工作者责任重大,更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助力山区农业同步实现现代化。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报告中的表述在二十大代表、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孙娜心中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孙娜所在的企业已经走在产学研融合之路上。企业与沈阳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科院、淡水院合作,成立了水产养殖的产学研联盟,以揭榜挂帅的形式开展水产养殖新品种选育和高效生产技术攻关,资源互补,聚焦解决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中的瓶颈难题。

    采访中,多位科技领域女代表均表示,在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女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生毕业后,热爱科研的孙娜就来到现在的企业,从事河蟹生态育种、育苗技术攻关与质量检测工作。她坚持扎根农村科研一线12年,用青春和汗水为当地河蟹养殖产业提供技术保障,先后参与了“863计划”等国家科技研发及应用推广项目、辽宁省科技计划等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得范蠡科学技术奖、辽宁海洋与渔业科技贡献奖一等奖等,还被评选为2021年度盘锦市三八红旗手。

    “从整个人类科技发展史,特别是我国科学界来看,都有非常多的优秀女科学家。”刘雅红说,无论男性女性,只要志存高远,在科技领域敢闯敢创,就一定能取得成果。

    同时,刘雅红特别提到,要将个人理想、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宏图伟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解决产业瓶颈问题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开展相关科研工作,满足国家所需,解决国家所急。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