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张萌
■ 吴敏
“北京雨燕为啥能穿越大半个地球?”“鸟类的林中音乐会上谁是‘黑管手’?谁唱‘咏叹调’?”“鸟儿的过境或驻留喜欢什么样的栖息地?”……国庆假期第一天,北京市密云区北庄镇清水河畔的“爱鸟之家”被北京科普游子自然科考团的小队员们包场了,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自然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观鸟和生态调查活动。
大鸨、白枕鹤、黑脸琵鹭、小鸦鹃、沙丘鹤、鹮嘴鹬……深秋来临,浩荡的候鸟穿越山川湖泊,落脚在密云这片山水相依之地栖息、补给。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驻足密云水库岸边,跃入眼帘的是一派清水绿岸、万鸟翔集、美景绵延的景象。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啾啾鸟鸣、燕语呢喃的背后,活跃着一支生态保护“娘子军”,她们就是密云“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爱鸟护鸟的巾帼志愿者们。
密云野生鸟类居北京之首有404种,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补给站
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鸟类的数量、种类可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态指数。候鸟就像“风向标”,鸟变得越来越多,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正持续向好。
如果将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比作鸟类迁徙的高速公路,那么密云区就是候鸟迁徙途中重要的补给站。据悉,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密云区是北京市区域面积最大、湿地面积最广的区,森林面积15.61万公顷,林木绿化率75.3%,湿地面积1.9万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31%),每年都会有大批迁徙鸟类过境驻留。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为了给各种鸟类提供更加适宜的繁衍生息生存环境,密云区政府打造了“一头、两翼、多点”的鸟类生物生境带。一头:不老屯鸟类栖息地;两翼:清水河生态观鸟带,潮河湿地生境恢复带;多点:观鸟点、观鸟平台、监测点。同时启动天鹅湖栖息地修复项目,使生态密云成为天鹅、鹤类等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和科学保护示范区,成为重要的鸟类保护研学基地。20年间,密云野生鸟类数量从141种增加到404种(北京市共有503种野生鸟类),位居全市之首。2021年,密云区在北京率先完成野生动植物本底调查,全方位多角度摸清辖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家底,共有哺乳动物5目18科42种、鸟类21目61科404种、两栖爬行类动物3目8科25种。
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密云近两年已陆续在库区、北部山区、河北交界处等重点区域安装了200余台远红外相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金也从2008年的每年补偿59.35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每年补偿98.74万元。同时,密云区园林绿化局在野生动物救护新机制上进行了有益探索,率先尝试与社会力量合作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手不足、救护不专业等问题。截至今年7月,密云区共救助野生动物28种35只,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灰林鸮、雕鸮等7种14只,市级保护动物戴胜、普通鸬鹚等14只。密云这张生态名片正以多姿的模样徐徐展现。
爱鸟护鸟“娘子军”:巾帼力量闪耀生态保护公益事业
深秋的密云水库山水相映,鸟儿时而从浩渺水面轻盈掠过,静美与灵动相互交融。“作为一名喜欢摄影的‘60后’女性,2018年夏季在太师屯清水河偶遇白天鹅,让我从此爱上了鸟声鸟影;2020年加入密云‘爱鸟观鸟守望群’后,我便正式参与到密云野生动物保护的公益事业中,自此快乐徜徉在生态密云的绿水青山间,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李爱宏告诉记者。
北京市密云区疾控中心的李爱宏,在工作之余积极投身于生态保护公益事业。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她便经常在“爱鸟护鸟守望群”中常态化推送疫情防控措施以及不同季节高发疾病的预防知识。2020年6月的一天,李爱宏在密云滨河公园散步时幸运用相机捕捉到了白喉林莺小巧亮丽的琉璃色身影,自此白喉林莺在密云有了首次记录。
在密云目前404种鸟类记录中,光李爱宏记录的就达200多种,而她仅是密云区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一个缩影。作为密云区爱鸟协会和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力量,这支近百名的爱鸟护鸟生态保护志愿者队伍中有三分之一都是女性。
刘春兰是密云水库上游清水河畔太师屯镇东田各庄村一位淳朴农妇,也是这支生态保护“娘子军”中的一员,多年来她已经与上百种鸟类“面对面”,拍摄了十几万张观鸟照片,不少照片还获得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绿色北京”的优秀作品奖。同时,她也被密云区园林绿化局吸纳为爱鸟观鸟监测员。
刘春兰对记者谈及她7年的鸟类监测员经历时神采奕奕,“一开始我拍摄只是喜欢欣赏各类鸟,谁知竟然乐在其中,其中也经历了各种辛苦。记得一次冬天冒着大雪去清水河观测天鹅,待观测结束后大雪已落满全身……但无论酷暑严寒,因为热爱我便乐此不疲,我还会继续为绿色北京、生态密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用心打造“爱鸟之家”,志愿者们以身作则积极宣传践行爱鸟护鸟
密云区北庄镇朱家湾村紧临清水河,其优美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批鸟类聚集,也吸引了众多鸟类爱好者到这里来观鸟赏鸟。碧水源农家院的女主人王雪芬就是爱鸟协会一名巾帼志愿者和区园林局的鸟类观测员,她对记者说:“在与游客们交流时,我会向他们介绍清水河湿地的鸟类资源、鸟的迁徙、生活习性以及一些爱鸟护鸟知识,如今我家已成为鸟类爱好者们交流学习鸟类知识的一个驿站,大家在这里分享拍摄技巧、交流鸟讯、分享护鸟知识。”
活跃在不老湖畔的不老屯镇学各庄村“观鸟驿站”的主人王树军,则被称为“库北鸟导”。2020年他被区园林局选为鸟类监测员,仅两年多时间已向密云区园林绿化局鸟类监测系统录入17目49科188种900次18000条有效观鸟数据。在与拍摄者交流时,他总能如数家珍地道出活动在不老屯地区的猛禽、攀禽、涉禽、游禽、陆禽、鸣禽的活动线路和迁徙时间,引导慕名前来的拍鸟爱好者观测到鹗、鹰、鹤、鹬、雁等优美的“舞姿”。王树军还打算积极协助政府将不老屯打造成水源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发展有机结合的科普体验基地,吸引更多人来此拍鸟、拍星河、拍风景。
家住密云城区的鸟类监测员、退休教师袁森林,也一直为鸟儿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忙碌。他散步时发现上河湾小区附近公园内一棵玉兰树上住着一窝白头鹎幼鸟后,便每天数次去查看幼鸟的生长情况、是否有天敌侵袭,还不厌其烦对在树下嬉戏打闹影响到白头鹎育雏的孩子们进行劝阻。
9月28日,密云区环境生态保护宣传与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分别为王雪芬和王树军的“爱鸟之家”授牌揭牌。微光成炬,巾帼志愿者和鸟类监测员们多年的观察与拍摄,不仅为密云区鸟类数据的记载积累了大量素材,也为鸟类名录的发布提供了参考数据,极大促进了鸟类保护工作。比如,密云区出版的《百鸟图集》中展现鸟类迁徙和生息美好瞬间的照片,全部来源于志愿者们平时的捕捉和采集;同时还依托相关数据梳理出密云区的鸟类富集区、重要栖息地、重要越冬地等线索,为今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政府相关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日常观鸟拍摄中,志愿者们还及时发现并救助受伤受困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积极协助园林、水务等部门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及时制止多起森林、河道内乱砍滥伐、撒网捕鱼等不文明行为。
这些年,活跃在密云大地上的这支爱鸟护鸟巾帼志愿者队伍早已成为生态保护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无论在清水河湿地、潮白河畔,还是密云水库的库区内,都会经常闪现她们的身影。她们用脚步丈量着密云的山水,用相机记录着鸟儿的栖息与繁衍,用心用情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着一己之力。从冰雪消融鸟儿归来,到繁衍期的重点保护,她们时刻心系鸟儿的平安与健康,同时也感受着自己的价值所在,她们把自己喜爱的事变成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