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时讯 PDF版下载

版面: 时讯

“全国个体第一家”悦宾饭馆更换营业执照

“胡同老店”42年经营历史得以延续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富东燕

    42年前,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翠花胡同的悦宾饭馆开张迎客,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个体工商户饭店;42年后的今天,悦宾饭馆再次成为“第一”——领取了全国第一张直接变更经营者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11月1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当天下午,悦宾饭馆第三代经营者郭华领到了写着自己名字的营业执照,在法律上完成了家族经营权的交接。

    “《条例》对于我们个体户来说,太有意义了!”郭华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之前要变更经营者,需要先注销营业执照,悦宾这个“老字号”的历史就等于要“归零”,太舍不得了。“现在好了,我们个体户可以像公司一样变更名字,这就意味着悦宾饭馆可以真正得以传承和延续了!”

    不仅仅是对于郭华,对于全国的个体工商户来说,这都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条例》将个体工商户变更经营者的方式,由过去的“先注销、后成立”改为“直接申请办理变更登记”,便利了经营权转让,实现了个体工商户在成立时间、字号、档案、相关行政许可等方面的延续。

    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杨红灿在此前的发布会上表示,很多个体工商户反映,自己经营多年的店铺具有独特的字号和良好的商誉,也取得了相关行政许可。如果想转让给他人,就得先注销再设立,这些无形资产就会灭失。现实中,很多个体工商户转让店铺后没有办理经营者变更手续,这样既不利于保护双方利益,也存在法律风险。

    “《条例》充分考虑了个体工商户这一痛点,调整了变更经营者的方式,现在,个体工商户可以像企业变更投资人、法定代表人一样变更经营者了。”杨红灿强调。

    悦宾饭馆由郭华的爷爷奶奶带着她父亲郭洪利于1980年创办,42年来,营业执照上一直是郭华父亲的名字,而实际上,当年那个“自打出生就住在饭馆”的小女孩一直都在参与家族买卖的经营,并早已成为实际掌门人。

    “从小我就帮着大人们在饭馆忙活,即使毕业后在外面工作的几年,也基本上是随叫随到。”郭华表示,“三间房,10张桌子,这就是我的家。”

    多年来,秉承爷爷奶奶当初“为了街坊邻居能够吃上放心可口饭菜”的初衷,郭华和家人把饭馆经营得有声有色,除了继续满足周围居民的需求,也经常会接待远道慕名而来的客人。

    如今,看着挂在墙上的新营业执照,郭华由衷地说:“现在,小饭馆的经营得到了延续,我一定不负长辈重托,用心服务好周边居民和各方来宾,在留住老北京味道的同时,力争打造胡同里的‘百年老店’。”

    记者了解到,《条例》除了在变更经营者方式方面做了调整,还分别从登记注册、精准帮扶、经营场所、财税金融等多方面,对个体工商户经营过程中的多个环节进行了规定。

    郭华也认真学习了《条例》中的内容,她深深地感觉到,“个体工商户的地位越来越高了”。“这几天,我们胡同里的个体户都在聊这个事,现在,我们个体工商户可以像公司一样,去竞标、去申请贷款……这几年受疫情影响,个体工商户都不好干,在这个关键时刻,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我们,这是政府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决心去搞经营,谋发展。”郭华颇为振奋地说。

    数字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1.11亿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个体工商户在第三产业中占比近九成,是百姓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像郭华一样的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