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睿鸫
教育部11月9日发布关于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问题查处情况的通报,点名“奥林匹克英语大赛”“希望数学”“JEA China”违规办赛。通报称,受利益驱使,违规竞赛仍时有发生,扰乱了教育教学秩序,加重了学生和家长负担,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
为治理中小学学科竞赛乱象,2018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安排,通过4年多有效治理,综合施策,基本上遏制住竞赛乱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可是,受巨额利益的驱动,违规竞赛仍然屡查屡犯,不仅严重扰乱了教育教学秩序,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也侵犯了公众的切身利益,不利于“双减”工作的全面深入推进。
基于此,教育部重拳出击,对违规办赛单位进行依法依规取缔,斩断了伸向学生的利益之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值得关注的是,教育部在严惩不法办赛单位的同时,还向社会公布了竞赛“白名单”,在其中明确标明了竞赛名称和主办单位。这仿佛是一封“公开信”,既能帮助广大师生和家长了解哪些是正规竞赛,有效提高公众的识别能力,也有助于正确引导广大家长、学生理性看待各类竞赛活动,自觉抵制违规竞赛。
此外,教育部特别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要擦亮眼睛,并郑重强调“凡是未列入‘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均是违规竞赛、所有竞赛均不得向学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并表明了严肃查处的态度,“对于违规竞赛活动,教育部门将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这是对违规竞赛斩断利益链条、露头就打、助力“双减”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对学校与家长是利好消息,能够让他们从繁重的系列竞赛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
当然,“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通力协作,持续发力。各级政府要建立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化升学评价体系,有效破解家长攀比式“鸡娃”的无形压力,彻底扭转竞赛成为家长“鸡娃”的主战场,从而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唯此,“双减”工作才能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