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玲
国产剧总是能出其不意地给人带来“惊喜”,在被批浮夸、油腻的《东八区的男人们》全网下架后,一部聚焦现代独立女性人群、关注婚姻爱情和恐婚群体,以及女性职场困境等社会热议话题的都市情感剧《爱的二八定律》,竟被网友无情吐槽成对标《东八区的男人们》之作。剧中饰演女主角秦施的杨幂,也被无数人批评是“女版张翰”,不仅脸垮还表演“油腻”,生生把姐弟恋演成了“姨侄恋”。
果真如此吗?
《爱的二八定律》,定位是都市爱情剧,讲述的是精英律师秦施与资深宅男阳华,两人阴差阳错“被结婚”,却意外获得真爱携手奔向美好幸福生活的故事。因为女主角秦施的人设,她所在的职场占据了大部分剧情。她的故事,也以职场经历而展开。
有一说一,剧中的杨幂确实没能遮住疲态,但这并不是《爱的二八定律》有烂剧嫌疑的重点,重点是36岁的她饰演年龄相仿的精英女律师,却表演做作、妆造夸张,再加上偶尔刻意地搔首弄姿,怎么看她也不像个高级律师,她的肢体语言和台词表达,让人很难将她代入角色、将自己代入剧情,相信这就是一个30+女性在职场的“战斗日记”。
但仅仅如此,倒也不必将之关联《东八区的男人们》,毕竟那部剧最大的槽点就是物化女性、不尊重女性,而从整个故事的本质而言,抛开略显悬浮的职场剧情,可以看得到,《爱的二八定律》在谈情说爱之余,试图用剧中女主角的遭遇,来探讨女性成长环境与职场生存困境——
从秦施的初恋因男方母亲的厌弃而以分手告终,探讨的是原生家庭对女性在爱情与婚姻的选择上造成的影响。
从秦施离职四处碰壁不得不用假的已婚已育身份获得一份工作,探讨的是女性在职场中受到的歧视与不公平对待。
从秦施即使拼命工作换来了晋升机会却不得不屈服于律所针对女性设定的潜规则,探讨的是女性在职场中的被动地位和难以摆脱的传统观念的桎梏。
……
只是可惜,立意看起来不错,将女性成长困境作为切口,但《爱的二八定律》没有在抛出这些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后,进行更深入和更深刻的探讨与剖析,甚至是给予其自己的解答:
当一个女性,与相恋7年的男友面见长辈,只因自己的父亲曾结过三次婚就被对方蔑视时,我们只有潇洒转身这一种解决方式吗?当一名职业女性,面临律所要求面试的职员已婚已育时,我们就只能以假身份来迎合对方的差别对待吗?当一名精英律师,为了触及职业天花板,不能不遵从律所不成文的不公平规则时,我们就只能屈服吗?
目前看来,秦施的种种经历并未在这些议题上努力做“功课”。尽管,《爱的二八定律》罗列了诸多女性生存困境,可是这种纯粹而直白的展示难以触及问题的核心,而只展现问题不提供解决答案的做法,显然已不能满足今天人们的“需要”,人们不仅是要看到“关切”,还要看到“思考”。期待一部剧解决社会广泛存在的问题,当然不现实,一部剧所能做到的也的确有限,但是如此把女性困境“放在嘴边,却不放在心上”,抑或是只发表宣言而不挖掘其中的本质,又如何让人们得以从中收获感悟与思考?
秦施此人,确实没有为新时代独立女性的职场与人生,好好地“打个样”。
简单地说,《爱的二八定律》其核心架构,仍然是以甜蜜的爱情为主,至于女性议题,只是一种点缀,不过是为了让剧中男女主角的爱情里那些不可思议的桥段设定,看起来更符合逻辑,而提供的“氛围制造工具”罢了。但即便是偶像剧,《爱的二八定律》貌似也没有达到人们期待的应有水准,实在是——
职场戏悬浮,脱离社会现实;感情戏粗糙,堪称“融梗大全”。
作为一名恐婚的精英律师,秦施在剧中的日常操作,就是撒娇、卖萌,用“奇招”俘虏女老板。想想在律政题材女性励志剧《玫瑰之战》中认认真真打官司、兢兢业业干工作的女律师顾念,秦施这个律师,确实没那么专业。本以为,律师的主战场应该在法庭之上,哪怕不用上庭的日子,也是在做着与自己职业相关的工作。然而,秦施这个精英律师的表现呢?她不是在酒会上,就是在老板组织的同事聚会里,所谓的职场竞争,沦为了男女主角情感递进的“调味品”。很显然,将女主角的人设定位成职场精英,即是想通过职业技能来体现她的角色魅力,但职业能力的“空口无凭”,无疑只能适得其反。
过时偶像剧里的俗套桥段与陈旧剧情,难以焕发新生命:女强男弱的“姐弟恋”,虚假恋情的“同居生活”、先婚后爱的“契约婚姻”……倒退20年,这些套路和情节在韩剧中几乎屡试不爽。《阁楼男女》里陌生男女的同居生活;《新娘十八岁》里男女主角的先婚后爱;《我叫金三顺》里姐弟恋的契约爱情,以及将契约婚姻、同居生活、先婚后爱融为一体的《浪漫满屋》,都是当年此种类型偶像剧的“翘楚”,直至今日都还有很深的影响。而在这些经典韩剧风靡亚洲的许多年后,《爱的二八定律》却集合了以上所有情节,选取了这些在过往韩剧中被“用滥”的常见套路,虽然人设、背景都有所创新,可在如今这个观众口味越发刁钻的时代,到底能有多少人买账呢?
如我,即便也曾喜欢过男女主演的一些作品,依然觉得这个故事缺乏新意,更无法从中得到启示。
近几年,有关女性的各种议题一直在升温,因此聚焦女性成长和生存困境的议题也变成了众多影视剧吸引眼球的密码,有很多都市爱情剧、现实题材剧,乃至古装题材剧,都在探讨女性的成长与自我的觉醒,以及表达女性对社会现实的抗争,同时传递新时代女性的立场和价值观,然而若像《爱的二八定律》一样,对议题不涉及深入肌理的分析,仅仅是一种“冠名”与“碰瓷”,这种无效的“包装”,怎能令人有所共情?
更奇葩的,还有每集故事结束都有社会学者沈奕斐从剧情切入讨论爱情哲学,从恋爱的细节点评到相亲的经验之谈,再到婚姻中男女的相处模式等等,无所不包。可是,对于这种专家科普式的“传道”,除了感觉到一丝尴尬,我别无他想。
一部偶像剧,想要有深度,却词不达意;想要有甜度,却又粗糙肤浅。哪怕不是女版的《东八区的男人们》,这质素也处境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