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将“美丽庭院”“妇女微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变身“微讲堂”

山东邹城“邹鲁巾声”宣讲出新更入心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赵丽华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山东济宁邹城市“邹鲁巾声”宣讲队伍积极行动,将妇女群众熟悉的“美丽庭院”“妇女微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变身“微讲堂”,让宣讲课堂“落户”百姓身边,在宣讲的同时,做好贴心服务,凝聚力量,架起服务妇女儿童“连心桥”。

    “美丽庭院”故事多

    “在乡村振兴中,妇女姐妹也是大有可为的。咱村是邹城市‘美丽庭院’五星村,咱几家都是‘美丽庭院’五星户,村美路美庭院美也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初冬午后,暖阳斜照,在邹城市峄山镇大庄四村穆娟家的院子里,几名妇女姐妹围着长桌坐成一圈儿,在“邹鲁巾声”百姓宣讲小分队成员张文英娓娓道来的宣讲中,大四村“庭院课堂”开讲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讲到,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咱不光庭院要干净,人更要讲文明。”连日来,张文英一直通过电视、手机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了让姐妹们更好地学习二十大精神,她还将密切关注各级妇联的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将关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相关内容推送到村妇女姐妹微信群中,动员姐妹们进行学习。

    “庭院课堂”接地气、聚人气,已成为邹城市村级妇联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阵地。在大束镇鸿山村“美邻小院”、郭里镇高李村“墨香小院”、中心店镇尚寨村“家风小院”……越来越多的“邹鲁巾声”百姓宣讲员走进“美丽庭院”,走进妇女群众集聚地,进行“庭院课堂”微宣讲,用妇女群众想听、爱听、乐于听的语言讲理论、拉家常,用“小故事”讲“大主题”,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面对面、心贴心地传递到了妇女群众心坎里。

    “微家”分享好生活

    在泉山脚下,泉山沟村巾帼文明示范街道路两侧的红色路牌与古朴高雅的孟子学堂格外引人注目。邹城市第一个示范“妇女微家”——“程姐微家”就建在孟子学堂院内,此时,“微家长”程学芹正在为大家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建‘妇女微家’了吧?咱们建‘妇女微家’也是推进妇联组织改革,为周边妇女姐妹送温暖的。”借着对二十大报告的解读,程学芹为姐妹们解释了“妇女微家”的由来。随后,她又带领大家学习了《中国妇女报》,从“要闻”到“家风”,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到妇女权益保护相关论述,读得不亦乐乎,学得津津有味。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泉山沟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绿树红花风景如画,精品民宿与“美丽庭院”交相呼应。依托村庄发展,“程姐微家”先后开展“邹鲁巾声”宣讲、变废为宝手工作品比赛、母亲素质提升培训、“里仁为美·友邻有她”志愿服务等活动30余场,走心贴心又暖心。

    连日来,邹城市妇联“邹鲁巾声”微家宣讲小分队精准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妇女儿童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用妇女姐妹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妇女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推动党的好声音在服务妇女群众“最小单元”中落实落地。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妇女微家”阵地以“宣讲+服务”的形式开展小范围学习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姐妹们身边。

    社区唱响幸福歌

    近日,唐村矿社区“乐唐”书屋一场“学习党的二十大”书法作品展吸引着居民们不时前来,“邹鲁巾声”头雁宣讲小分队成员、唐村镇妇联主席、社区党委书记李朋朋在现场为大家进行了声情并茂的宣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我们社区建立的‘党委+妇联+网格员+楼长+巾帼微服务队’五级服务模式,就是要动员社区最广泛的群众力量,合力把我们社区建得更美好。”说到暖心处,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近年来,唐村矿社区妇联创新开展巾帼服务暖人心、社区服务送关心、志愿服务献爱心的“三心”服务,精心打造了集“妇女微家”、婚姻家庭辅导、老年人照料、留守儿童关爱于一体的巾帼志愿服务圈,让社区留守群众老有善养、妇有所助、幼有所教、困有所帮。今年以来,共解决妇女群众就业难题200余次,就地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50余起,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唐村矿社区为代表,邹城市妇联把“网格+妇联”工作模式正在全市快速推进。市镇村三级妇联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动力,将妇联职能深度融入乡村物业服务、人居环境整治、新时代文明实践等中心工作中,通过开展“友邻有她”“美邹美家”“情暖妇儿”等系列“网格+妇联”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巾帼引领网格,网格推进服务”的良好氛围,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温暖闭环。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