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标注了中国共产党前瞻性思考、规律性把握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新高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 刘爱章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标注了中国共产党前瞻性思考、规律性把握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新高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强调“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这里浸透着党的领袖对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汲取,彰显着党的领袖的战略眼光。党的十九大报告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新时代话语,并非只适用于新时代,而是贯通党的历史全程,“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即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容;其贯穿党的工作的各个方面,例如关于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是我们的初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深刻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其对党员个体、政党整体都具有长期适用性,对深化党的自我革命具有观念引领性,对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价值。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全党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范例,这一新时代话语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中共党史内容、理论衍生特质、实践拓展空间、政党基因结构、情感唤起功能,对于全党同志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昂扬的精神气象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具有强大感召力。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他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提出“两个务必”,彰显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在全国范围执政面临的风险考验有着“赶考”的高度清醒。
70多年后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首次提出的“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坚持和发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两个务必”的时代精华,不骄不躁之意蕴含其中,而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得出的更新结论,是应对新征程上新任务新挑战提出的更高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在继承和弘扬“两个务必”等优良传统和作风上毫不含糊,从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一以贯之。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一场“接力赛”,前承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基业,后启社会主义更高阶段之伟业,在内容上这是一次新的“赶考”、新的“长征”。面对时代之变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复杂严峻国际环境,面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基础上的艰巨繁重的国内任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走好新的赶考路、长征路,持续保有奋斗成果、继续创造人间奇迹,艰苦奋斗的传家宝丢不得,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缺不得,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思想要不得,停在半山腰歇歇脚松口气的想法来不得。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斗争具有客观性,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鸵鸟心态”只会贻误战机,结果贻害无穷。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党同志要切实懂得为了谁而斗争、向着什么目标而斗争;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全党同志要切实明白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投身斗争,与为什么要进行斗争、怎样赢得斗争胜利等基本问题一起,共同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斗争理论体系。简而言之,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要通过斗争才能获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才能赢得斗争胜利。
党所进行的斗争是正义的。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党所进行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始终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党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斗争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无往而不胜。
敢于斗争才能赢得胜利。百年来党的奋斗历史充分说明,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在百年征程中,我们党形成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豪情、“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赢得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件大事”的历史性胜利,“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已经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成为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伟大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敢于斗争,敢字当头,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敢于斗争要求善于斗争。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既要敢于斗争、斗志充盈,也要善于斗争、本领高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进一步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进行总结,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对于练就高强斗争本领,具有高屋建瓴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此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对于提高斗争能力和水平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突出强调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切实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引领全党同志在斗争中学习练就和不断提高斗争本领,以胜利实现党确定的目标任务。
中国社会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正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我们还将继续前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党所肩负的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须牢记“三个务必”,一体化理解,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高度的历史自觉置身事内,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